
民眾爭相拍下歷史時刻。(新華社)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昨天發射升空取得圓滿成功,代表著中國載人航天在「東方紅一號」發射55載之際,開啟了第20次神舟問天之旅。神二十航天員乘組,包括指令長陳冬和另外兩名航天員陳中瑞和王杰,將在空間站(太空站)留駐6個月,期間會進行多項實驗和出艙活動。
昨午5時17分,搭載神二十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二十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其後確認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二十航天員乘組將與神十九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期間,神二十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生命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新技術等領域開展多項實驗與應用,並進行多次出艙活動,包括完成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平台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
神二十號今次亦有較為特別的任務,將以斑馬魚、渦蟲和鏈黴菌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項生命科學實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指,失重性骨丟失、心肌重塑,是制約人類開展深空探索的重要醫學問題,斑馬魚實驗將以神十八任務已建立的「斑馬魚——金魚藻二元生態系統」為基礎,研究微重力對高等脊椎動物蛋白穩態的影響,以查明蛋白穩態對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以及心血管功能紊亂的調控作用。

航天員陳冬(右)、陳中瑞(中)及王杰,升空前出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的出征儀式。

順利發射升空。
首次展開太空渦蟲研究
至於渦蟲則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渦蟲太空再生實驗是國內首次展開,研究結果料有助解決人類太空損傷等健康問題。鏈黴菌研究方面,鏈黴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態系統構建和維持中發揮重要作用,今次研究將為利用太空環境資源,開發微生物應用技術和產品,奠定基礎。
神二十乘組包括2名航天駕駛員和1名飛行工程師,陳冬將成為第2批航天員中,首位3次飛天的航天員,是繼神十一和神十四任務後再征空,完成今次任務後,將刷新中國航天員在軌時間新紀錄。陳中瑞及王杰均為第3批航天員,今次是首飛。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杰則是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
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5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5次發射任務,截至目前,中國已有26名航天員、41人次進入太空執行飛行任務。這次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71次飛行。55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4月24日發射升空,奏響了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序曲;10年前,國務院批復同意將這一天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從此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神二十今次的升空日子,因此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