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或出現在受污染的蔬果中。(資料圖片)
沙律咁健康都會致癌?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最新數據顯示,一種與結腸癌相關的罕見大腸桿菌株「非O157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STEC),在英格蘭造成的感染案例,於7年內激增近10倍。有研究指出,這種致病菌常見於,受污染的預切水果和三文治生菜,以及未徹底煮熟的肉類中。
預切水果三文治生菜 易有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英媒指,研究人員於2016至2023年在英格蘭發現逾9,000宗跟上述「非O157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有關的病例,其中2016年僅297宗,2023年卻暴增至2,341宗。所有患者中有840人住院、173人出現可能導致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更有9人死亡。
2024年英國曾爆發大規模感染,超過280人因食用含污染生菜的即食三文治染病。專家解釋,生菜的特殊紋理容易藏匿細菌,且未經烹煮無法殺滅病原體,導致近58%的大腸桿菌病例與葉菜類有關。

專家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或出現在受污染的蔬果中。(資料圖片)
研究︰年輕腸癌患者普遍存在colibactin致癌毒素
更令人憂心的是,《自然》期刊最新研究發現,40歲以下年輕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普遍存在由特定大腸桿菌株產生的「colibactin」致癌毒素。這種毒素在早發性癌症的出現比例,較70歲以上患者高出3.3倍。
美國研究團隊分析11國、981名患者的腫瘤DNA後證實,colibactin毒素與「非O157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存在關聯。雖然尚需長期追蹤研究確認因果關係,但學者已將此視為解釋全球年輕族群結腸癌激增的關鍵線索。
報道指,英國每年新增4.4萬例腸癌病例,專家提醒民眾若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習慣改變、血便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應儘早求醫。
本港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要預防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與預防其他食物傳播疾病相似。市民須注意個人及食物衛生:
-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如廁或更換尿片後和接觸動物後,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 進食和飲用已徹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煮或翻熱食物時,須確保其中心溫度達至70°C或以上並維持至少30秒。
- 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的食物。
- 如出現懷疑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腸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