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聯記者會指屋邨視障人士觸覺地磚未達防滑標準,反變跣腳陷阱(陳芷晴攝)
為落實無障礙出行,公共屋邨路段均設置輔助視障人士行走的「觸覺磚」。不過,民建聯委託實驗室抽驗荃葵青區內屋邨的「觸覺磚」,發現部分防滑度未達標,令人擔心「輔助不成反跣腳」。
新界西南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最近接獲荃葵青區的市民投訴,關注屋邨地磚每逢天雨便會變得濕滑,不時有市民因而滑倒。民建聯今日舉行記者會,展示團隊在當區屋邨的實測片段,當觸覺磚有些少濕,無論身穿球鞋還是皮鞋,都能在有問題地磚上輕易滑動約一米距離,荃灣區議員黃啟進實測時,更加真是差些滑倒,需要攝影師扶著。葵青區議員林映惠舉例葵芳邨的觸覺磚通道對著小學,邨內同時有很多長者,特別擔心他們有滑倒的風險。她強調觸覺磚是輔助視障人士,「睇到就話有得揀,但視障人士一定要行觸覺磚,諗住最安全,點知就跣到攤攤腰」。
團隊委託實驗室於葵芳邨及石籬邨部分路段進行觸覺磚防滑測試,結果顯示來自葵芳邨的兩個樣本防滑值分別是P1及P3級,石籬邨樣本亦只達P1級。三個樣本數值均低於屋宇署的防滑標準,即走廊、樓梯等半露天公共位置,所使用的地磚/地瓦/觸覺磚,必須達到P4級防滑標準。團隊向房屋署反映情況,署方安排了為觸覺磚加上納米塗層,發現防滑效能顯著提升。
促政府正視問題防好心做壞事
身兼香港道路及路磚關注組主席的黃啟進指出,情況具普遍性,不是只屬荃葵青區的問題。他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有很多款式、以不同物料製造的觸覺磚,「唔同年代(觸覺磚)存在喺同一屋邨,左邊比較舊款,右邊比較新」。除短期改善措施外,陳恒鑌建議當局定期清潔觸覺磚,確保表面無灰塵、油污及藻類,避免降低防滑性能。長遠則應參考其他合規屋邨經驗,從設計源頭杜絕隱患。陳恒鑌強調「觸覺磚」不僅是視障人士的引路標,更是社區共融度的體現,促請當局正視有關安全問題,加快更新措引及加強監管,以免市民走在路上都要提心吊膽,「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