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4-25 07:30:00
日報

港產科技海外揚威 成績備受國際認可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應科院囊括16獎項

分享:

應科院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共奪得16個獎項的佳績,可見本地科研界實力備受國際肯定。

本地科研成績驕人,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16個獎項,當中包括1項評審團嘉許金獎、4項「金獎」、7項「銀獎」及4項銅獎。獲獎項目涵蓋人工智能、三維晶片、5G通訊、區塊鏈、視覺感測等不同前沿技術領域,部分技術更已轉化成產品應用到不同行業中,以提升各行業的生產力和安全性。

部分得獎團隊代表分享:

金獎
項目:鑽石顏色自動分級連續生產線
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團隊:高級工程師王岳琳、王子祺博士、總監張春博士

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團隊高級工程師王岳琳

傳統珠寶行業一向靠人工檢測方式來鑒定鑽石等級。香港某家上市珠寶公司早前購入一套價值數千萬元的外國生產自動化設備冀提升效率,然而其精確度仍未達標,且每次只可檢測一顆鑽石。為了解決客戶痛點,王岳琳指團隊研發的嶄新技術,能自動化且同時快速處理多顆鑽石的顏色分級,毋需每次評測前進行設備校正,只需約一分鐘已可測出結果,差別更少於±0.5級。她指,客戶亦可按實際需求,選擇使用合適視場的鏡頭來調整每次測試的鑽石數量。「最重要是設備的成本僅需約一萬美元,但評測準確率卻能持續表現穩定。」

金獎
項目:
優化運算微型機器學習平台
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研發團隊:主任工程師吳智偉博士、高級資深工程師李淑玲、總監藍苾峰博士

adblk5

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研發團隊主任工程師吳智偉博士

微型機器學習平台採用人工智能以認聲和認人,原意是於行動邊緣裝置上使用,因此必須細小輕便、低耗能和低延遲。吳智偉指由於平台採用優化卷積神經網絡架構(CNN)和演算法,故可安裝於極細的裝置上,而且毋需連網也可通過區塊浮點作計算,以實現更簡單、更低耗能和更快捷的運算。這平台未來可應用在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上,即使沒有連網亦可辨認人聲和完成如開/關燈、開/關窗等指令。團隊亦研究將平台用於室內防盜系統上,當識別出異常的聲音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警號。

金獎
項目:
基於動態混合頻率空間載波偏折術的3D檢測系統
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團隊:資深工程師田美靜、高級工程師尹廷熙博士、工程師苗彩雲、主任工程師駱南、高級經理唐學燕博士、副總監蔣金波博士

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團隊資深工程師田美靜

在新能源領域,鋰電池電極材料的缺陷可能導致嚴重意外。田美靜指出,團隊目前依托多年技術積累開發了高解析度動態3D缺陷檢測技術。該技術已進行了多次更新換代,現在應用於新能源和新材料的薄膜檢測,以預防電池短路、自燃等意外情況。同時,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等高反光材料表面的刮痕缺陷等質量檢測需求,該技術也適用於其產品的品質檢測。此外,該技術還可用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的彎曲度測量,以確保外延片未彎曲,不會於刻劃電路後影響基本功能。

銀獎
項目:
5G遠程起重機控制以及工地覆蓋方案提升建築工地安全
通訊技術研發團隊:高級工程師陳尋博士、資深工程師劉麗琼博士、總工程師王子舟博士、高級總監招溢利博士

adblk6

通訊技術研發團隊總工程師王子舟博士

王子舟博士指應科院很早以前便開始研發通訊技術及其應用,其中一項是讓操作起重機的工友可透過5G技術在地面遠程遙控起重機,毋需長時間困於起重機的狹小空間內。由於5G技術具備傳輸速度高、低時延等特性,可即時傳輸訊號及畫面,確保可同步控制起重機,以及可為監控鏡頭實時傳輸畫面,為工地進行實時安全監測。「應科院早已與房屋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為建築工地提供5G通訊技術,支持局方推行的「4S智慧安全工地系統」(Smart Site Safety System),提升建築工地安全和效率。」

銀獎
項目:
人工智能運算的高效數據儲存方法
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研發團隊:主任工程師王彥博士、總工程師李濤博士、助理主任工程師楊永琪、高級資深工程師李海良博士、總工程師火焰博士

先進電子元件及系統研發團隊總工程師李濤博士

團隊研發的儲存方法,能解決AI技術日益增加的數據儲存需求和運算時的高耗能問題,在伺服器機房應用有助減低耗能,而在物聯網設備上應用,則會因低功耗而令電池壽命更長。李濤表示,此技術除壓縮相關數據以減低於記憶體讀寫數據時的耗能外,亦重用有限度的記憶體,高效分配記憶體資源,以提升AI技術的表現及提供永續的數據管理方式。相關技術藉授權協議,已成功轉移至一間GPU(圖形處理器)生產商應用,讓GPU的耗能可減少近半;另有兩家AI芯片公司應用於IOT設備的AI芯片中,以節省耗能和數據存儲需要,令芯片運算更快速高效,未來將可應用到AI智能眼鏡等穿戴裝置上,提供毋需連網的智能運算。

銀獎
項目:
具備靜態捕捉模式的動態視覺感測系統
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研發團隊:助理主任工程師談銘威、Malik Saad SULTAN、首席總監陳建龍

adblk7

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研發團隊助理主任工程師談銘威

談銘威指傳統動態視覺感測鏡頭(DVS)因對光強弱轉變敏感,故只可捕捉動態影像,難以捕捉靜態事物的影像。團隊研發的感測系統採用了特殊鏡片,通過改變電壓調節對焦點,令靜態畫面亦可被清晰捕捉。而且該鏡片並非靠機械驅動,輕便易安裝,且耗能少改變速度亦較高,運行時亦不會出現雜音。配合了人工智能的動作辨識來控制變焦光學系統可讓一個DVS鏡頭無縫銜接捕捉動態和靜態的畫面。現時相關技術已在院舍及護老院應用,如有長者意外跌倒失去意識,會自動向當值醫護人員發警示,就算晚上光線微弱系統亦可正常運作。DVS系統不會看清面部特徵,從而可以很好地保護被監察者的隱私。系統亦可用於車輛監控,以監測即時交通狀況;還有地盤高危密封空間如電梯槽、鋪設/維修地下管道等的監控,以確保工友安全減少出現意外。

(資料由應科院提供)

限時早鳥優惠 火速訂位 | am730母親節溫馨晚宴 $5000福袋等你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