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金斯(左)與柏克(右)當年決定不換回兒子,終生悔意。(互聯網)

柏克當年與兩名孩子開心合照。(互聯網)

加文與養母柏克感情要好。(互聯網)

一次錯誤,改變了兩個家庭的命運。(互聯網)
一次陰差陽錯,扭轉了兩個家庭的命運。南非約翰內斯堡富裕母親柏克(Megs Clinton-Parker)與單親媽媽道金斯(Sandy Dawkins)1991年同一天在同一間醫院產子,但粗心大意的護士將兩張新生嬰兒的標籤調轉來貼,令兩位母親「抱錯兒」,將對方的兒子帶回家撫養。
直至孩子兩歲,柏克與丈夫愈看愈覺得兒子加文長得不像他們,便帶他去驗DNA,才赫然發現加文並非親生,兩人其後再找到當日與她們調亂兒子的道金斯以及其親生子羅賓。如果此時把孩子互換,一切便可能回歸正常,但兩位母親捨不得養了兩年的兒子,也怕傷害孩子的脆弱心靈,便決定將錯就錯,「不換了」,選擇繼續撫養對方的孩子,兩人也約好定期見面,從此加文(道金斯親生子)與羅賓(柏克親生子),也變成好兄弟。
然而,雙方的家境懸殊,是不幸結局的緣由。單親的道金斯為口奔馳,為了養育羅賓,讓他讀書,每天要辛苦工作,相反,加文不愁衣食,過著富裕生活,這讓原本可生活無憂的羅賓深深不忿,06年,即15歲那年決定返回生母柏克身邊生活。可憐的道金斯因為沒錢,無論親生子或是養子都不願與她生活。
但富有的柏克也不好過,很快就後悔了,因為曾經情同手足的養子和親生子一起生活後,開始明爭暗鬥,親生子羅賓也無法適應她的高期望,母子因而漸生嫌隙。3年後,羅賓決定離家,幾年後娶妻生子。柏克本已疏遠羅賓,聽說「抱孫」,亦高高興興去探望,但羅賓仍對生母冷淡,怒控「自己有了孩子,更無法理解為何當初雙方家長不把我們換回來」。加文則怕媽媽的愛,再被羅賓搶走。
這邊廂的道金斯失掉兩個兒子,看來是這場烏龍事件中最慘的人,但她慨嘆,「事實上,沒人是大贏家,柏克與親兒的裂痕終也無法修補,我們兩人都失去了親生子」,是她們親手毀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