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於2002年開始在內地跑馬拉松。
近年內地從北上廣深到十八線小縣城,各類長跑賽事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據中國田徑協會3月發布的《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其中馬拉松和半馬賽事佔696場,規模達416.32萬人次。
中國馬拉松蔚然成風,其中上海馬拉松為重頭戲,至今已舉辦27屆,上屆完賽率更創十年新高,參加全馬人數增至2.3萬人。該項賽事早於2020年已成為中國首個獲得世界田聯白金標籤認證的馬拉松。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MM)去年亦宣布,上海馬拉松將取代成都馬拉松,列為候選賽事之一,意味上海馬拉松進入為期三年的嚴格評估過程,有望繼東京馬拉松後,於2027年成為亞洲第二個WMM賽事。目前,WMM系列由六大賽事組成,分別是倫敦、柏林、芝加哥、紐約、波士頓和東京。上海馬拉松正式升格之前,悉尼馬拉松已於去年升格為「七大馬」,並於今年八月開跑;若開普敦馬拉松通過評核,明年亦能躋身「八大馬」。
隨中國「跑馬」人數大幅增加,各大企業紛紛入局贊助,珠寶商亦加入戰陣製作賽事獎牌。其中上海馬拉松和北京馬拉松的獎牌,近年分別由Tiffany & Co和六福珠寶操刀設計,前者今年特別在金銀銅獎牌上刻畫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廈和上海中心大廈等地標。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提到,一場大型城市馬拉松所帶動的經濟效益可達6至7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剛落幕的無錫馬拉松為例,帶動經濟效應約5.05億元,創歷史新高。至於香港,如渣打馬拉松、維港渡海泳、單車節等,每年都不乏海外旅客參與,若政府、旅發局和商界合作,加大推廣力度,相信可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