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觀點|有店舖在手的投資者該怎麼辦?
早前,在本欄寫了一篇文章,指出「一舖養三代」的理念已經過時;原因是店舖投資不但遇到周期性下滑的壓力,還遇到消費習慣轉變的結構性重擊。
經濟的周期性興衰與利率的周期性上落,總有逆轉的一天。經濟衰退一段時間之後,總有復興的一天;而高息環境亦總有一天被低息環境所取代。唯獨已改變了的消費習慣,卻很難再返回舊有的模式,網購出現之後,店舖的市佔率無可避免會被佔取。經店舖進行的銷售少了之後,店舖能收到的租金焉能不少?舖價焉能不跌?
有店舖的投資者看到我的文章,感到十分失望;問我該如何面對今後這樣的處境?是否應該把手上的店舖全數沽清?我給他的意見如下:
一、先透過減持,令自己的債務處於安全水平,在當今的情勢下,債務佔資產值四分之一以下才算安全。
二、降低租金,盡快出租,以減少空置的損失,及維持付息收入能力。
三、認清手上店舖的投資價值,以決定哪些值得留,哪些須盡早出售,趁機優化手上的投資組合。
結構性的衝擊是一次過的,只是市場對它的認識與反應是逐步顯現的。只要沒有新的結構性轉變,它對店舖租金與價格的影響就會穩定下來。它對店舖投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市場可接受的回報率上。譬如,店舖的投資回報率從2%至3%,上升到4%至5%水平後,就大體可以穩定下來。隨後,店租與舖價會繼續隨零售業的興衰與利率的起跌,作周期性的上落,一樣會有牛市,會有熊市,如果掌握得好,一樣可以透過對周期性的掌握而繼續有盈利。
結構性的衝突對店舖投資雖然沉重,但它並不能阻止周期性因素對店舖市場的影響。因此,投資店舖一樣可以有所作為。關鍵是在蕭條期時手上仍有現金可以擇肥而噬;在高漲期時能頭腦清醒,適時套現。掌握得好的,一樣可以透過店舖投資,取得可觀的利潤。
事到如今,投資者對店舖投資所受到的結構性的衝突大體已經理解,只是相當一部分投資者仍身受財困,還未完成債務重整,未有條件出擊罷了。不過,亦有一部分較為穩健的投資者,在高峰期沒有投資過度,手上仍有增持能力,現時應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機。
現實是,店舖投資除了可以靠對市場周期性的掌握外,還可以透過對城市規劃的掌握與零售業潮流的認識,得以洞察先機。如果你肯花時間去留意一下哪裡會設新的斑馬線與行人天橋;或找到當旺的行業做租客,那你就可以物色到更好的投資機會,或更好地提升你手上物業的投資價值。
如是看來,投資店舖比投資其他物業有更高的可塑性。此之所以,藝高人膽大的投資者,都喜歡在店舖投資市場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