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湯圓|元宵必食黑芝麻/白砂糖/豬板油製作餡料 香甜、鮮滑仲要糯](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3-12/2_75.jpg.webp?itok=D0ArDT0I×tamp=1738884119)
寧波湯圓|元宵必食黑芝麻/白砂糖/豬板油製作餡料 香甜、鮮滑仲要糯
象徵團圓的湯圓(英文 Rice Ball/sticky rice balls/tangyuan),是中秋節、冬至、農曆新年及元宵節後的最佳甜品之選。中國各地的湯圓五花八門,而「寧波湯圓」尤為出名,甚至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寧波湯圓這道傳承千年的江南甜品,有甚麼特別之處?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湯圓歷史由來及別稱
湯圓是中國傳統美食,又稱「湯糰」、「湯團」、「浮圓子」、「浮元子」,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或「冬至圓」,寓意家庭和諧、團聚,年終圓滿、吉祥。不少中國南方城市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各地湯圓各有特色,當中,來自浙江的寧波湯圓尤為出名。
寧波,可能是最會做糯米點心的地方之一,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種植水稻。俗語說,「寧波家家搗米做湯圓,知足常樂又一天。」據考證,寧波湯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當時的寧波還叫做明州,明州人用黑芝麻、豬油和白砂糖做餡,以糯米粉包裹,搓成球,煮熟後食用,香甜可口,流行一時。這種糯米球在鍋裏煮的時候載浮載沉,因此湯圓最初被叫做「浮元子」。
寧波湯圓製造方法
寧波湯圓以香、甜、鮮、滑、糯聞名,中國烹飪大師林軍指出,其特別之處在於用料及製作工藝。傳統寧波湯圓,使用吊漿技法,以水磨粉製作湯圓皮,當地人選擇優質糯米,連米帶水放入石磨,磨成米漿,放入布袋,經過數小時的瀝乾,才會被製成糯米粉。與乾磨粉相比,水磨粉製成的湯圓皮口感更好,皮薄而滑,糯而不黏。
傳統寧波湯圓餡料以切碎的新鮮豬板油、綿白砂糖及炒香的黑芝麻拌勻搓成,這三種材料看似簡單,混合後發生奇妙反應,造就了獨到的甜香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