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網購的生附子。(互聯網)
有病當然要睇醫生,否則食錯藥就手尾長!廣東珠海一名經常痛風的姓王男子,上網自學中藥養生知識後,為「祛濕排毒」而網購藥材「生附子」自行煎服,未料連服3天後突然暈倒,清醒後又出現口周、顏面、舌頭發麻,以及肢體無力、劇烈嘔吐等症狀,緊急送抵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時,已陷入休克,心律極度紊亂,隨時有心跳驟停風險,經過一番搶救才逃出鬼門關。
醫生:過量服用生附子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官媒「中國網」引述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姚藍表示,王男是過量服用生附子,引發急性烏頭類生物鹼(簡稱「烏頭鹼」)中毒。姚藍指,此類中毒通常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且沒有特效解毒藥物,一旦患者中毒,就要立即催吐,將胃部尚未完全消化的烏頭鹼排出體外,同時大量飲水,促進烏頭鹼在人體內的代謝,並召救護車盡快到有條件的醫院救治。姚藍又提醒,切忌擅自服用中藥,特別是有毒性的中藥。
純烏頭鹼口服0.2毫克即致中毒
報道介紹,烏頭鹼是指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毛茛科烏頭屬植物中的一種生物鹼,可引起心臟和神經系統的毒性反應。烏頭鹼中毒則是因為上述中草藥加工不當或過量服用引起,口服純烏頭鹼0.2毫克即致中毒,3至5毫克可致死,病死率達15.1%;中毒後通常出現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症狀,包括面部、口周感異常和麻木,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心悸、胸悶、四肢僵硬、大汗、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抽搐、昏迷、休克及心臟驟停等。
衛生署網站:生附子不宜內服
根據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網站,「生附子」不宜內服,炮製後的附子亦需要先煎及久煎,更不宜過量,否則容易中毒,且生附子在市場上並不流通,多在產地將其加工成鹽附子、黑順片或白附片在市場銷售。

王男過量服用生附子,導致烏頭鹼中毒險死。(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