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的學名是「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起因是幫助傷口愈合的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據估計,平均每100人就有3人有遺傳性的疤痕體質,較易因細小傷口而出現蟹足腫。蟹足腫治療難度高,有外科醫生及中醫師倡議結合中西醫所長,提升治療效果。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蟹足腫的常見位置包括前胸、肩膀、手臂、穿耳環的部位等,「症狀一般包括痕癢、繃緊、刺痛等。若生長在關節部位,有可能阻礙日常活動。雖然蟹足腫絕大部分是良性,卻會為患者帶來很多生理、心理上的困擾。」
西漢醫書已有記載
中大中醫學院及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前助理教授、註冊中醫師黃韻婷博士指,中醫最早在西漢《五十二病方》及宋代《太平聖惠方》已有記載瘢痕疙瘩的治療,「瘢痕疙瘩的中醫命名很多,包括黃瓜癰、肉龜、鋸痕癥、肉蜈蚣、蟹足腫等。」
中醫分型改善體質
在中醫的辨證分型方面,黃韻婷解釋,蟹足腫和先天體質有關,臨床上常見的蟹足腫體質比較偏向「濕熱」與「血瘀」兩種類型,而治療原則首重改善體質,「例如濕熱實證的蟹足腫,表現為容易疲倦、胸悶、傷口不容易愈合的症狀,大便時常不成形,這種體質可以用豬苓、茯苓、澤瀉、白朮、甘草等中藥;血瘀實證表現為患者受傷後,經常有瘀青不易消退的情形,舌象呈瘀紫色,可用當歸尾、川芎、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化瘀的中藥來改善。」
黃韻婷續指,內地及歐美國家早已試行中西醫結合,以外科手術合併應用針灸或中藥的方法治療蟹足腫。
西醫綜合療法減復發
蟹足腫復發率高,因此西醫治療著重配搭多種療法,包括類固醇注射、手術切除配合SRT淺層放射治療、冷凍治療、壓力治療等,增加治療成效。
陳東飛認為,蟹足腫對於現代醫學仍是一個頗大的挑戰,特別是一些嚴重的個案,治療可謂困難重重,因此值得嘗試創新的治療方案。「中西醫對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概念有很大分別,近年內地已有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蟹足腫可提高療效,更有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指南供參考,有望可令復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