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代謝病的一種,當血液裡的尿酸太高,就會造成關節發炎,引起疼痛。而高尿酸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食用過多含高嘌呤類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貝殼類海產、醃製的蛋黃、豆類等。
香港防癆會註冊中醫師李嘉慧指,急性痛風通常首先影響足大趾,然後先後在膝關節、踝關節、手足部小關節等出現紅腫疼痛。而慢性痛風因著重複性的疼痛和發炎,會影響多於一個關節。
年輕化趨勢
痛風多見於40或50歲的男性身上,尤其有喝酒習慣的人、三高人士以及更年期後女性。不過,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和情緒問題,如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和壓力過大,如今有年輕化的趨勢。
脾腎功能失調
痛風傳統上屬於中醫「痹證」、「白虎歷節風」的範疇。病因有分外因和內因兩分面。內因是本身正氣不足或勞倦過度,導致脾腎功能失調。李嘉慧解釋,「脾虛運化失職和腎分清泌濁的功能失調,皆令水濕內生,濕濁難以排泄,以致痰濁蓄積人體。外因是由風、濕、熱及寒等外邪入侵人體,加上痰濕鬱於體內,日久化熱,影響經絡的氣血運行,不通則痛。」
多為風濕熱證
根據不同病邪的比重,痛風可以分為行痹、痛痹、濕痹和熱痹。李嘉慧續指,「行痹特點為痛處遊走不定;痛痹為痛處固定不移;濕痹為痛處重著、麻木、腫脹;熱痹為痛劇,關節灼熱。」而最常見的分型是風濕熱證,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劇烈,發病快,遇寒可以紓緩。
化濕祛痰
中醫治療痛風的主要方向為化濕祛痰,健脾,補肝腎等,配合辯證論治,方能有效控制病情。「常見的中藥包括土茯苓、萆薢,可降低血中尿酸濃度;薏苡仁、澤瀉、車前子、大腹皮、茯苓皮等中藥有助於尿酸的排泄。」李嘉慧建議患者先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配合適當的生活習慣,有效減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切勿自行亂服坊間秘方或配藥。
痛風宜忌
宜
1. 注意保暖,勞逸適當。
2. 多活動關節,如手指、腳趾和膝蓋,減低尿酸結晶在關節的沉著。
3. 洗手或泡腳後宜抹乾,避免風濕入侵。
忌
1. 避免暴飲暴食。
2. 避免喝酒。
3. 不吃動物內臟,少吃肉類、海鮮貝殼類等食物。
4. 少吃發芽的菜類、香菇、草菇、蘆筍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