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教練](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AmHealth%202025%2002%2010%20TRAINER1.jpeg.webp?itok=dkYT3Rpo×tamp=1739654317)
健身室多數有提供教練私人課程,1對1教學,但每堂價錢並不便宜,有很多人情願花錢買「奶粉」。到底私人教練堂有冇用?抵唔抵上?原來有研究比較過有沒有請教練的訓練成效。
部分項目進步較大
一分綜合研究分析了12篇隨機對照研究,包含了600個受試者,一半有教練指導。結果發現,力量提升上有教練的一組成效較好,而增肌減脂的話,則兩組相差不大;似乎只為外形好看一點的話,未必有找教練的需要。
另一篇研究,則找來36名有訓練經驗的年輕人,做為期8星期的訓練,同樣分有教練及沒教練兩組,訓練內容相同。練果發現,有教練的一組,三頭肌、股四頭肌及整體肌肉增長較多,深蹲最大重量提升也較多;而臥推、腿伸展的進步就兩組相若,反向跳躍(蹲下、擺手再立即跳起)自己練更好一點。
![私人教練](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AmHealth%202025%2002%2010%20TRAINER2.webp?itok=3mMYahZ9×tamp=1739654317)
研究人員認為,有教練的技術指導下,可即時糾正動作,在多關節動作尤其重要,可提升訓練效果、預防受傷。
糾正動作增加效率
研究人員認為,有教練的技術指導下,可即時糾正動作,在多關節動作尤其重要,可提升訓練效果、預防受傷;其次是,教練可調控訓練強度,因為自己練時或會低估能夠完成的重量和次數,未必達到真正力竭,減慢了肌肉成長;自己練的紀律也比有教練低一點點。
![私人教練](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AmHealth%202025%2002%2010%20TRAINER3.jpg.webp?itok=g2j4u9Gj×tamp=1739654317)
如果想參與健身賽事,就需要找教練為自己做準備。
按程度上教練堂
因此,就不同訓練經驗人士,可以有不同的教練堂策略:
- 初學者:可考慮10至20堂私人教練堂,以學習正確動作、確定訓練目標及方法,以及器材使用方法。
- 中階者: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上教練堂,例如半年至一年上5至6堂,全面檢視自己動作是否正確、有否左右發展不平衡、更新一下健身知識和技巧,以及突破平台期等。
- 進階者:一年找一次教練便足夠,以優化訓練技術,如果想參與健身賽事,就可找教練為自己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