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8145393_kd.jpg?itok=LiW8kfP5×tamp=1739397410)
香港人,特別是上班一族,經常外出用膳。除油、鹽、糖較多之外,加上在辦公室中經常坐下工作,運動不足,慢慢就會積聚脂肪,甚至形成中央肥胖。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就要小心選擇食物,避開致肥陷阱。
衛生署高級營養師關淑瑩表示,一項訪問了2,000名香港成年人的電話調查顯示,接近五成的受訪者每周外出進食午餐達5次或以上。想吃得健康,除了留意食物本身是否多脂肪外,還要注意烹調方法。
炒粉麵飯隱藏脂肪
碟頭飯相信都是不少人的午餐之選,然而一碟揚州炒飯其實有1,200千卡熱量、西炒飯有1,300千卡、星洲炒米亦有1,100千卡。關淑瑩指出,「相比油炸的食物,炒粉麵飯吃時不覺油膩,但其實炒時添加了大量油分,每碟含約50克脂肪,因此以一個成年人每天應攝取2,000千卡熱量計算,已佔每天脂肪攝取上限的83%。」關淑瑩建議,主食可選蒸飯配小菜、烏冬、米粉或生麵等非油炸的麵,減少脂肪攝取。
嚴選肉食部位
以為豬和牛只有腩位的脂肪含量才高?事實並非如此,關淑瑩解釋,「牛肋骨以為有骨相間不會肥,但其實屬牛腩部位,含約26%脂肪,與牛尾的脂肪含量相若;而豬頸肉的脂肪含量更高達60%,雖然豬頸肉並不如豬腩肉般含一層皮脂,但它是肥瘦相間,更難去肥剩瘦,還是少吃為妙!」因此如果想吃肉,應選脂肪較少的部位,例如瘦豬扒、豬柳、西冷、去皮禽肉以及各款海鮮。
![關淑瑩指,出外飲食一般較多油、鹽、糖,要小心選擇食物。](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8145395_aE.jpg?itok=gyexXo3H×tamp=1739397410)
關淑瑩指,出外飲食一般較多油、鹽、糖,要小心選擇食物。
留意烹調方式
關淑瑩表示,「不說不知,蛋要炒得滑,便要加入不少的油分。」因此常餐的炒蛋、熱門小菜蝦仁炒蛋和賽螃蟹(炒蛋白),都含有不少油分。另一方面,忌廉湯、白汁意粉、芝士焗西蘭花等以白汁為主的西餐菜式,烹調時一般都加入忌廉。而由於忌廉約含35%脂肪,大大增加菜式的脂肪含量。「因此建議選擇蒸、焯、上湯浸、焗等低脂烹調方式的菜式,以及以羅宋湯、番茄海鮮意粉等番茄醬的菜式,去取代白湯和白汁,相對較健康。」
清茶代替甜飲
飲品是易被遺忘的一環,關淑瑩續指,「一杯純果汁約含4茶匙糖(約20克),糖含量其實與汽水相若,但它不會產生飽肚感;再者,我們亦經常一杯接一杯飲用,令我們不知不覺間攝入大量糖分。」不少人已會選擇「少甜」飲品,但如飲用無糖飲品、清水或清茶就更佳。
要簡單避開陷阱,可考慮到參加了衛生署「星級有營食肆」運動的餐廳,選擇含較少油鹽糖的「3少之選」菜式。而「星級有營食肆」運動正舉辦有營食譜設計比賽,歡迎食肆參加,9月18日截止報名,詳情請瀏覽http://bit.ly/ESRRV。
![到「星級有營食肆」選擇「3少之選」菜式,出街吃飯也可吃得健康。](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8145399_Tp.jpg?itok=HwaP6nwX×tamp=1739397410)
到「星級有營食肆」選擇「3少之選」菜式,出街吃飯也可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