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06-08 06:00:00

寒熱體質 食療助抗暑驅病

分享:

常聽中醫講寒底熱底,都關乎個人體質。根據中醫理論,體質除了天生,亦受後天生活環境影響,像位處亞熱帶地區的香港,5月至10月處於極潮濕悶熱狀態,故大部分人的體質都偏濕熱。有中醫師認為,一般的體質分類未必普遍適用,需按特殊天氣評估病人的體質抗熱情況,通過食療改變寒熱體質,令身體平和,變得強壯。

註冊中醫師趙仕祥(圖2)解釋,體質學說起源很早,是中醫理論的重要部分。體質大致根據人體的陰陽、臟腑、精氣、津液等狀況來辨識,「九型體質」、「寒熱體質」、「虛實體質」便是常用的分類方法。按古籍黃帝內經《靈樞‧壽天剛柔》,「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償,有陰有陽」,由於體質亦受環境影響,故他認為同時應按病人的體質抗熱程度來治病。

adblk6

他舉例稱,「實熱型的體質,不妨游泳消暑;傷津型的體質,則要密密補充滋陰的湯水,以免汗流太多更為傷陰」。不同體質自然有不同的治病方法,通過食療可以改變體質,更可提升抗熱程度,減低中暑或因酷暑生病。例如虛寒型人士,可通過湯水調理,令身體變為強壯,少染風寒;燥熱型人士,也可通過多吃寒涼食物的調理,令身體平和些,不致身體因天氣過熱而易中暑。

 

冬病夏治 少染風寒
「冬病夏治,就是希望在極熱的天氣下,施以熱療來醫治一些寒症,但對於熱症病人並不適用,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體質有所掌握和了解。」故趙仕祥根據理論開創「體質抗熱指數」,讓病人自知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和食療,如虛寒體質的人能通過「冬病夏治」來「以熱攻熱」;相反,實熱體質的人則要避免「火上加油」,只能「奉行冬食蘿蔔」,夏天就千萬不要再「食薑」。

他續稱,體質千變萬化,中醫講究辨症論治,針對個人狀況加以調理,方有最佳效果。今日至周日(10日)一連3天,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第12屆健康博覽」,於C12及C14《中醫•生活》將有更詳盡的解說。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