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2020-05-04 04:30:00
日報

心跳過慢 或無故暈倒出意外

分享:

多做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這亦是抗疫時期的最佳打發時間活動,但若發現跑步時力不從心,甚至無故暈倒,心臟專科醫生高耀鈞提醒,此情況有可能是心跳過慢造成。

心臟有一個天然起搏器,稱之為竇房結,負責指揮心跳,可隨著人體活動量而加快或減慢運作。高耀鈞指出,「心臟有很多滿布心肌的『電線』,促使心臟持續跳動。」心跳過慢,有可能是因為心臟老化、冠心病或心肌病等影響。「這些疾病可令竇房結失靈,無法產生足夠心跳;或導致電線阻隔,令電流過慢,甚至無法傳送電流。」

adblk6

瞌睡幾秒屬徵狀
一般來說,正常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次,但高耀鈞強調這並非絕對數字,「須視乎當時運動及個人狀態。正常人睡眠時跳動每分鐘四十多次都屬正常,但運動時心臟如未能達到需要心跳,便是過慢。」高耀鈞認為,出現症狀比實際心跳數字的意義更重要,「患者可休克或接近休克,惟持續時間短促,故很易忽略;更有年老患者會以為這幾秒是打瞌睡。」此情況全因心跳停頓幾秒,令腦部供血不足,從而產生暈眩。另外,在運動或正常活動時若感到力不從心,如爬幾層樓梯、步行10分鐘等便氣促,同樣有可能是心跳過慢造成。「最擔心是猝死,或短暫昏厥時發生意外,有可能在跌倒後骨折或腦出血。」

心電圖助診斷
診斷方面,除了查問患者病徵,也可通過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踏板運動心電圖測試等檢查,高耀鈞指智能手錶亦是簡單的監測心跳工具,但當然要透過正規檢查方可確診。心電流阻隔(Heart block)是心跳過慢的其中一個原因,共分為三級。一級為電流傳送減慢,仍可傳到心臟肌肉,二級指部分電流不能傳送到心臟肌肉,三級則最嚴重,代表全部電流不能傳送到心臟肌肉。如果病況已屆第二或三級,患者便要考慮植入人工起搏器。

植入起搏器維持心跳
高耀鈞講解,「人工起搏器包括傳統有電線的和新型無電線兩種。新型無電線的起搏器,可透過微創手術沿大腿血管放於心臟,內置電池可維持大約7年。」起搏器能夠全天候偵測心臟跳動,如果慢於設定標準,便會發出電流,以維持正常心跳。高耀鈞指,不少年老患者以為心跳過慢屬正常老化情況,但植入起搏器後,心跳改善,人也精神得多,更重要是能夠避開休克甚至猝死的威脅。
由於心跳過慢症狀未必明顯,高耀鈞呼籲市民應每年接受體檢,可及早發現異狀,特別是少做運動的人士,能夠避免延誤治療。

adblk7
高耀鈞指,有些長者無故瞌睡幾秒,可能是心跳過慢。

高耀鈞指,有些長者無故瞌睡幾秒,可能是心跳過慢。

附有檢測心跳功能的智能手錶,雖助了解心跳是否正常,但不能取代正規檢查。

附有檢測心跳功能的智能手錶,雖助了解心跳是否正常,但不能取代正規檢查。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