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測假陰性 或致延誤治療
農曆年假剛過,不少人外遊回港,令目前流感個案飆升,嚴重案例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七成;此外其他呼吸道感染如鼻病毒、人類偏肺病毒亦不容忽視。現時不少人會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快測)作為初步判斷,惟快測質素參差,假陰性結果或使患者延誤治療,令病情惡化。
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今年截至2月12日共錄得9宗兒童流感嚴重個案。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若合併其他感染,如肺炎球菌,或出現嚴重併發症;由於不同呼吸道感染的徵狀相似,需要檢測去判定病原體才可對症下藥。」

關日華(左)示範如何為小孩採集鼻腔樣本。
持續發燒要求醫
關日華分享,曾有個案發燒、咳嗽、流鼻涕、疲倦,快測(流感及新冠)結果呈陰性,於是在家休息,但隨後出現抽搐,送院後診斷為小兒急驚風,醫院檢測發現流感和鼻病毒呈陽性。另一案例為發燒、流鼻水、呼吸急促,快測結果為流感陽性,用特效藥後沒有好轉,入院後發現為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類偏肺病毒感染。「兩個案例表明,快測可能出現『假陰性』;即使結果陽性,也可能有其他未能檢測的感染,以致延誤治療。因此病童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神志變得模糊、持續發燒或有抽筋跡象,應即時送院。」
選擇快測要點
坊間快測質素參差,關日華認為,選擇時要留意病原體覆蓋數量及種類,是否現時流行的病毒;另要留意原產地,或影響保質期、運輸及儲存條件;若有CE或FDA等監管機構監管,或專業實驗室認證數據,可減低假陰性的風險。檢測極限愈低,即愈少病毒量就可顯示為陽性就愈好。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博士補充,「部分快測檢測出來的線非常淺色,讓用家難以判讀。線的深淺色其實與病毒量掛鈎,所以極微弱的線都應解讀為陽性。如果難以判斷,可考慮多做一至兩次測試,惟測試之間應隔3至4小時,可提升準確度。」他同時建議政府長遠應立法規管快測的質素及性能,「快測屬於醫療器械,同時關係到市民健康,應該要做。短期內可考慮定期抽樣監察市面上的快測,以及加強教育市民,快測病毒種類不是愈多愈好。」

(左起)周慧珍、關日華、招彥燾。
望有具體支援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幼小校園流感關注組周慧珍校長希望衛生署可以為校提供更實質的幫助,「衛生署雖已預警校園『嚴陣以待』,但未有具體指引。學校會加強晨檢,為學生量體溫,如有外遊回港學生即加多留意,並提醒家長留意子女健康狀況,但仍難避免徵狀仍屬輕微的學生在學校感染他人。家長問及如何選擇快測,學校也未必懂得回答。如果可以向學校及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快測,有助減低傳播風險。」關日華最後建議學童接種疫苗,減低感染和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