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時代,大家試過在圖書館裡的書架間隙,遇上心目的「女神」嗎?(互聯網圖片)
談起一見鍾情,哈里王子曾接受BBC訪問時,也說過愛上梅根是從「Very first time we met」開始的。那麼「一見鍾情」Love at First Sight有可能發生嗎?答案是有,只不過學術認為那不完全是「愛」。

研究指出一見鍾情通常不是相互的,但會影響對方其後也跟著會一見鍾情。(互聯網圖片)

研究發現「愛」Love所包含的親密、熱情和承諾,在一見鍾情的最初時刻並不強烈。(互聯網圖片)
少有的學術研究
以往科學家很少憑經驗研究一見鍾情。而2017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有心理學家團隊,就圍繞著這個浪漫議題進行探討。研究人員要求近400名男性和女性參加者,在首次碰面後立即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以調查他們對「潛在愛侶」對方的魅力,以及自身所感受到多少激情,亦即是性吸引力。數據從線上見面、貼滿照片的實驗室和面對面會面3個方面進行收集,從這些即時資料歸納出5個有趣的現象:
1, 不能說一見鍾情是偏見
真的會有參加者在實驗中嘗到「一見鍾情」的感覺。這種強大的初始吸引力,能夠轉化成日後的一種關係。然而亦有人會反駁指一見鍾情是一種偏見的印象,用來塑造出墮入愛河的錯覺。研究團隊綜合分析,認為以這個反駁論點來對所有一見鍾情的情況來說,這個劃一解釋並不恰當。
2, 見到靚仔/靚女較易觸發一見鍾情
第2點就算沒有研究支持下,相信大家也不會懷疑。以量化來說,研究團隊還說人的吸引力每高一個等級,便會獲得多9倍從其他人報告「一見鍾情」的人數。
3, 男性比女性較易一見鍾情
從結果來說,男性較女性易對對方一見鍾情,雖然研究本身並無進一步拆解箇中原因,但資料顯示女性對於尋找理想伴侶,會傾向有所考量,較少觸發這種瞬間感覺。
4, 一見鍾情通常不是相互的
調查也表明一見鍾情通常是一種片面現象,團隊認為同時分享這種即時愛情並不常見。然而研究也懷疑,單方面的強烈感覺可以幫助塑造另一個人的印象,從而令對方也跟著會一見鍾情。
5, 一見鍾情並非真正的愛
研究發現「愛」Love所包含的親密、熱情和承諾,在一見鍾情的最初時刻並不強烈。至少,他們所體驗這些情緒的程度,一定不及親人和情侶等「已建立」的關係。研究總結指出,一見鍾情應是一種強烈的「推/拉」吸引力,促使一段關係的展開。一見鍾情可多次發生,也可以永不轉化成關係,但如果閣下有幸因為一見鍾情而修成正果,廝守一生的話,那肯定是一個精彩故事。
(來源:University of Gron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