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不少人長時間在戶外暴曬,如飲水不足,便有機會出現輕微中暑徵狀,包括:頭暈、身熱、大汗、嘔吐、口渴等。中醫師指,「暑邪」是外感邪氣的一種,人體在高溫之下,汗液大量消耗,陽氣亦隨津液泄出,導致氣虛。若身體未能及時降溫,便會出現嚴重中暑,引致低血壓、休克,甚至不省人事。
註冊中醫師李亦寧(圖2)指,盛夏氣候除了暑熱外,亦夾著暑濕,所以近月求診者的暑病,大都帶有濕邪的徵狀,如四肢困倦、胸悶噁心、腹瀉等。若身體受暑邪影響,便會出現身熱煩躁、大汗、面紅、口乾咽燥、便秘、大便爛、氣短、疲倦、頭重手腳重等徵狀。
她早前為一位三十多歲的孕婦診斷時,便發現她有類似徵狀,身體發熱,流汗不暢通,還覺得頭重重、周身痠痛、咳嗽痰黃、胸悶,而且小便量少色黃。有關治療方法,李亦寧表示,暑邪輕者,可服用簡易清暑益氣湯(詳見附表),用濕毛巾放頭頂或搽點薄荷油,再休息一下便可;若徵狀持續兩、三日,便可能是暑邪變得嚴重,如見高熱、神志不清等,需立刻求醫。
薄荷青瓜檸檬泡水當茶飲
李亦寧稱,中暑的高危族除了長者、小朋友和孕婦外,脾胃虛寒人士亦要小心,因為每到炎夏,脾胃更難正常運作。她指,「脾胃差的人不宜吃西瓜,最多一片起兩片止,並要避免雪凍來食,否則損傷脾陽」,她便遇過有脾虛病人,一口氣食了半個西瓜,脾胃受不了,導致肚痛及腹瀉加劇。
除了西瓜外,還有時令的涼瓜和冬瓜,李亦寧指,三者中以涼瓜最寒涼,雖能治暑熱,但脾虛者忌用涼瓜來消暑,冬瓜則相對平和。她建議,平日可以用鮮薄荷、鮮青瓜片、鮮檸檬片,溫水浸泡1小時,以水代茶,也有助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