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6-25 04:30:00
日報

斷片當發白日夢 隨時是腦癇發作

分享:

盈盈(化名)是小學一年級生,近日上課及在家時經常失神,導致難以集中精神學習及做功課。最初父母以為她出現情緒問題,輾轉向腦神經科求醫,才確診腦癇症,失神是其主要症狀,而且每天竟發作多達十數次!除了兒童,成年患者亦會無故「斷片」,對生活及工作帶來嚴重影響。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呂凱琪指出,腦癇症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多與遺傳有關,繼發性的成因可由中風、腦部感染、腦部有良性或惡性腫瘤,或先天性腦部缺陷等引起。醫學上雖然要沒有成因之下病發兩次或以上,才定義為腦癇症,但據統計顯示,約每20人當中,便有一人於人生中試過一次腦癇發作。

忘記發作經過
呂凱琪解釋,由於患者腦部放電異常,使大腦神經短暫紊亂而出現上述症狀。腦癇發作可分為全腦性及局部性,全腦性發作時患者腦部各個位置都受到異常電流影響,導致暈倒、全身僵硬、失去知覺或肌肉抽筋等,持續約數分鐘後回復正常;局部性發作是腦部某位置出現異常的電流,最常見於處理記憶、負責聽力及視覺的感知,以及對語言的理解的顳葉。發作時令患者覺得手腳有針刺感、反胃、目光呆滯,無意識地咀嚼或搓手等。部分患者事後猶如醉酒「斷片」,無法記起病發經過。

傷害腦部功能
全腦性發作時會有明顯症狀,故患者通常會即時處理或送院。但呂凱琪表示,局部性發作症狀較難辨別,而且事後患者記不起曾病發,旁人亦以為患者僅是心不在焉,故未能及早求診與治療,「其實每次發作也會對腦部造成傷害,長久下去可令海馬體萎縮,影響認知能力。」因此,腦癇症的治療目標是「零發作」,減低對患者腦部的損害。

adblk6
呂凱琪指,腦癇病發的高峰期是兒童及老年階段,兒童階段發作多屬遺傳,長者則有可能因中風而起。

呂凱琪指,腦癇病發的高峰期是兒童及老年階段,兒童階段發作多屬遺傳,長者則有可能因中風而起。

刺激迷走神經
呂凱琪提醒,由於市民難以分辨患者的失神狀態是否與腦癇有關,若發現患者常有此情況,應記下發作時間及過程,並陪同患者一同求醫,向醫生詳述情況,「醫生須了解患者有否腦癇家族病史,也要做腦電圖檢查來了解腦部有否不尋常電流。有需要時亦要以磁力共振檢查腦部結構。」確診後第一步是藥物治療,呂凱琪指六至七成患者使用口服抗腦癇藥之後,已可有效控制病情。

若然藥物不奏效,呂凱琪認為可考慮經手術切除引起腦癇症的部分腦部位置。「術前必須經過多名專家包括腦神經科、腦外科、放射科醫生,以及心理學家等一起討論,衡量處理腦癇問題及對患者日後生活的利與弊。」另一方法是於皮下植入儀器,以電流刺激頸部迷走神經,阻止病發。腦癇對患者的影響甚廣,近至日常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遠至認知及記憶功能,所以若發現家人有類似徵狀,應與醫生商量,盡早確診及治療。

顳葉是常見局部腦癇發作的位置,會出現反胃、目光呆滯、無意識地咀嚼或搓手等症狀。

顳葉是常見局部腦癇發作的位置,會出現反胃、目光呆滯、無意識地咀嚼或搓手等症狀。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