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3月5日的驚蟄(英文︰the Waking of Insects)濕氣重,濕氣會引起水腫跟腸胃不適問題,這個時間去濕湯水就幫到你。
二十四節氣驚蟄(讀音︰窒)是春天節氣之一,人人都說春天要去濕,但在喝去濕湯水前,又是否知道濕氣是何物?原來濕氣更會引起腸胃不適跟水腫!這次請來徐思濠中醫師教大家二十四節氣驚蟄中的去濕湯水跟穴位小秘訣吧!
濕氣引春困 懶洋洋想瞓覺
驚蟄,是廿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是自然生物受節律度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冬去春來,陽氣上升,氣温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天氣變化反覆,時冷時雨時霧,萬物得到日照多及水份足而處處充滿生機。
驚蟄由於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天時節,屬於多風季節,大家應該隨身帶備外套。不過是天氣濕氣重,人體就會加重濕氣嗎?「每個人透過飲食中都會吸收到一定水份,當中天氣跟空氣中的濕氣亦會同時吸進人體,正常會排走多餘的水份,簡單而言無法排走的水份,同時又引起不適時,這就稱為濕氣。」徐中醫說。
假如身體困住濕氣,容易引起不少問題。驚蟄引起濕氣,同時因濕氣有機會引起春困,「由於驚蟄天氣中的濕度較高,當人吸入空氣中過多的水份,容易令人精神疲倦跟手腳沉重,甚至會影響到腸胃不適,會有飽滯痾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春困,即因濕氣困住身體的一種不適。」徐中醫加以解釋。
濕氣會影響腸胃,不想腸胃不適,袪濕就十分重要。
去濕先戒口 廣式涼茶清熱解毒
「別以為可以完全排走濕氣,因為人體有一定濕氣是正常之事,只是濕氣過多就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好像眼皮下垂,個人消化系統減弱,想食但又不開胃,大便又容易會有水濕偏軟等問題。」徐中醫表示,其實亦有方法可以查看自身濕氣是否過重,「如果照鏡看到舌頭偏厚、胖、漲等,牙齒印跟脷苔多,這都是濕氣重的特徵。」
大家可以透過觀察舌頭,去了解自己是否有袪濕的需要。
想同濕氣講bye-bye?首先要戒口,「在飲食上首先要減少食一些濃重跟肥膩的食物,例如肉類或一些黏口的海產。」 因為這些食物都會影響脾胃,而脾胃正正是身體代謝水份的器官,假如脾胃受損,濕氣難以被散發出體外。
徐中醫提到因為天氣開始炎熱,大家可以煲五花茶幫助去濕,而五花茶入面的材料有助清熱去濕,調節腸胃不適的作用。但由於性質偏涼,身體偏寒、胃腸偏差或有身孕人士便不適合服用。
1.去濕茶
材料:藿香2錢、紫蘇葉2錢、白芷1錢、陳皮1角、甘草4片
步驟:將所有材料加入500毫升水泡焗,再享用。
作用:化濕健胃,有助消化。
此茶可以代替平時的茶飲,反覆沖水至淡味。
2.益氣疏肝健胃湯水
材料:黨參5錢、茯神1両、生熟薏米各5錢、合歡皮3錢、蜜棗3粒、粟米2條、豬𦟌1件
步驟:洗淨所有食材,再加水以大火煲煮湯水,水滾後轉中火,湯水煲煮2小時即可。
作用:此湯水能疏肝安神,利尿去濕,有助改善睡眠質素。
益氣疏肝健胃湯水可一星期飲用1至2次,任何人士都可以飲用。
驚蟄袪濕穴位
中脘穴位
位置:肚臍上4吋位置
作用:改善消化功能,預防腸胃不適。
先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穴位至酸漲感,停留15至20秒,重複2至3次,其後在用手掌在此穴打圈20至30次,加強腸胃消化效果。
外關穴位
位置:手腕後2吋位置
作用:疏通氣機,令身體中的氣運行暢順,令腸胃消化及氣血運行有所改善,使其身體正氣。
手掌拍打,令皮膚產生有微紅的現象。
徐思濠中醫師為註冊中醫師,熱愛推廣中醫、藥、養生及預防疾病的生活知識。
原文刊登於 Yahoo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