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海關突擊巡查藥房,檢獲大批未經註冊的「水貨」藥物,當中更包括了薄血藥等針對高危患者的藥物。不少市民低估了「水貨」藥物的危險性,覺得功效一樣,價錢更便宜,但其實這些藥物的品質及安全性成疑,服用反而有機會危害身體健康!

正貨薄血藥(左)會印有香港註冊編號,以及「處方藥物」字眼,水貨(右)則只有外國文字。
無監控記錄安全成疑
經過香港衛生署註冊的藥物,從生產、海外及本地的運送、到不同地方的儲存溫度及濕度,都有監控和記錄,確保了品質及其安全。反觀水貨藥物則存在不少「未知之數」,無論產地來源、運輸過程及儲存有否影響藥物品質、甚至會否滲入冒牌假藥都無從得知,安全性成疑。
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對於首次發現水貨薄血藥表示憂慮,「需要服用薄血藥的病人都是患有心血管病的高風險患者,如心臟病等。如果水貨薄血藥失效,患者容易在心臟中形成血塊,中風的風險便會大大增加,隨時危及性命;更重要的是,患者誤以為一直有服藥十分安全,實際上卻處於危險狀態而不自知。」再者,售賣水貨藥物在香港屬違法行為,市民亦不應為貪便宜而助長不法商人。
藥物發霉一樣危險
除了水貨藥物之外,藥物發霉同樣值得關注。早前市面上一款藥物被驗出紅麴霉菌,因而需要全面回收。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劑師蘇曜華指出,藥物發霉主要原因是於生產過程之中受到霉菌感染所致,而市民購買藥物之後,亦需妥善保存,「如不慎服用,可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則引起腸胃炎,重則可致真菌入血、肺部真菌感染,甚至器官衰竭,不得不留意。」
認清註冊編號
為保障健康,市民如需購買藥物,應光顧信譽良好、有Rx標誌及有藥劑監管售賣的註冊藥房,其次,應找藥劑師配藥,不應盡信藥房售貨員的推銷,如售貨員遊說收購你的藥物包裝,便很有可疑,應即時拒絕;另外,要查看藥物是否有香港註冊編號(多為「HK」後加上5位數字),有些藥物更設防偽特徵及二維碼,以辨真偽及追查來源;如果藥物包裝上的文字並非中文或英文,很大機會是水貨。
儲存方面,藥物應存放於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及潮濕地方,除非特別說明,否則不應放入雪櫃。同時,應保留藥物原有包裝,例如錫紙封裝等,因可以有更佳抗濕能力。服用時則要留意到期日,若過期的話便不應服用。
如何辨認正貨藥物及儲存藥物:bit.ly/2NzzHhiN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製作)

蘇曜華(左)及崔俊明(右)均認為市民應提高用藥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