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3年,不少人因家居抗疫而多叫外賣、減少運動量,致壞膽固醇上升,病人組織「關心您的心」調查更發現未達理想水平人士由14%增至21%,七成人更曾在檢驗膽固醇之前「出貓」避免加藥,但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此舉不能反映實況,反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
甚麼是壞膽固醇?
膽固醇是脂肪的一種,也是細胞壁、膽汁、維他命D和荷爾蒙的成分之一。膽固醇八成由肝臟製造,兩成從食物攝取。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又稱好膽固醇,可預防血管閉塞和破裂,減心血管疾病風險,理想水平為1.6mmol/L或以上。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會加速血管內脂肪積聚、堵塞動脈,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健康人士的理想水平為2.6mmol/L以下,如曾中風、通波仔等高危人士,指標會收緊低至1.0mmol/L以下。
- 三酸甘油脂——多由煎炸食物中攝取,也會間接增加心血管病風險,數值愈低愈好。
七成人檢查前出貓
早前關心您的心向曾出現壞膽固醇過高的人士作出調查,得到927人的數據,當中3%人曾通波仔,只有64%人會定期驗膽固醇(平均9.8個月一次),曾驗膽固醇的受訪者當中,多達七成曾「出貓」,平均於檢驗前3.6星期開始,會節食/食清淡食物(53%)、比平常勤力運動(41%)、減少外出用膳/飲宴(39%)、進食可助消脂食物(30%)及服食可降膽固醇的中成藥/營養補充劑(26%)。
而由疫情開始至去年11月,多達74%患者並未遵從飲食、運動或覆診建議,因此受訪者平均體重上升1.5公斤,壞膽固醇超過2.6mmol/L的人亦由14%增至21%;51%受訪者於疫情期間要開始使用降膽固醇藥。
出貓反增風險
事實上,壞膽固醇超標並沒有警號,當出事如心臟病發或中風,便已經太遲。另外,即使不肥胖、有運動的人也有可能超標,需要驗血才知道。值得一提是,檢查前「出貓」只不過是欺騙自己和醫生,只能夠避過用藥或者加藥,但如果生活習慣和飲食在檢查後打回原形,反而將自己置於更高風險的位置,因長期未能控制壞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半年注射一次
控制壞膽固醇,飲食和運動當然重要,不過分別只可降低5%和15%,尤其對於高危人士,必須用藥才可控制於理想指標水平。傳統降膽固醇藥有他汀類,能助半數患者降低40%或以上壞膽固醇。而如果療效未如理想,則可考慮PCSK9抑制劑,助肝臟更有效處理壞膽固醇,可減低50%至60%壞膽固醇水平,新一代PCSK9抑制劑更只需半年注射一次,可以在覆診時由醫生注射,患者便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