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雖然不在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列,不過每年都有大約1,000宗新症。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表示,預防皮膚癌除了要做好防曬,還要避免無故地不停弄傷同一個位置的皮膚,若發現身體有可疑之處,也要及早諮詢醫生。
皮膚癌主要分三大類,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陳湧解釋,「黑色素瘤是三者中最惡的,有可能會擴散,甚至致命;而基底細胞癌不是那麼致命,基本上沒有擴散風險。另外,癌症的名稱來自其出現變異的細胞,例如鱗狀細胞變異便叫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有擴散風險,不過風險比黑色素瘤低。」
黑色素瘤發病率低
黑色素瘤可以致命,陳湧強調其發病率很低,「痣是黑色素細胞積聚,而大部分的痣都是後天形成。形成的原因未明,也許和遺傳有關。而有研究指,如果身體有多於50粒痣,癌變的風險會比較多。情況類似是1粒痣買一次六合彩,機會很小,當買50次六合彩,『中獎』機會便增加了。」
留意5徵狀
黑色素瘤的可疑因素為「ABCDE」:
Asymmetry不對稱:一邊高一邊低,或一邊圓一邊尖,都比較可疑。
Border邊界:邊界不清晰,像墨水化開由黑變啡,再變淺啡的,就要留意。
Color顏色:一般一粒痣只有一種顏色,如果一粒痣又黑又灰又紅,風險會較高。
Diameter直徑:大於5毫米就要留神。
Evolving改變:與以前不一樣,例如變大了、開始流血、出現痕癢等,都屬有改變。
陳湧續指,「並非說一粒痣大於5毫米便是癌,這些可疑因素是讓一般市民留意的,出現其中一項,有懷疑就應看醫生,可疑因素愈多便愈急切。」至於基底細胞癌的徵狀,則為一些珍珠狀丘疹,中央潰爛結痂,但無法痊愈;鱗狀細胞癌則會有紅斑、潰瘍等,生長迅速。
周邊皮膚也須切除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基本上將發病位置連同周邊一些正常皮膚完整除便可治愈;若屬黑色素瘤,侵蝕得愈深擴散風險愈高,所以有可能多達周邊2厘米範圍的皮膚都要切除。如果傷口太大的話,便需要同時做植皮手術。陳湧指出,「另外還要做正電子掃描,看看有否擴散到其他部位。如出現於其他皮膚位置可再做切除手術,擴散到內臟的話可採用標靶治療。」
適時補塗防曬
預防皮膚出現癌變,陳湧認為不要讓同一位置持續地受傷,「例如有粒痣你不喜歡,不停的弄傷它,結痂後又弄傷。當皮膚不斷受傷,它就要增生以作修復,當不斷增生時就有可能出錯,於是形成癌症,所以要避免無故弄傷皮膚。」另外,紫外線也會增加皮膚癌風險,應避免暴曬。「有些人以為塗了防曬便『天下無敵』,其實不管是甚麼防曬產品都只能維持約2小時,所以除了留意防曬度數,還要適時補充塗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