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3106625_qF.jpg?itok=P_RVubk0×tamp=1739366901)
肺癌是香港致命癌症首位,2017年更有超過5,000宗新症。目前免疫治療已在國際間成為二線治療標準,其中一款藥物阿替利珠單抗對不少一線化療失效的肺癌患者見效,可是藥費高昂。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醫管局可將有關藥物納入安全網,讓更多患者得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兆康表示,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後者佔個案總數八成多,當中又再細分為肺外層部分的腺癌、與吸煙有關係且於支氣管附近發病的鱗狀上皮細胞癌,以及較難治理、可發生在肺部任何地方的大細胞癌。
多種治療方案
治療癌症的方案,李兆康指,須視乎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癌細胞的種類、大小、位置和擴散程度,而決定採用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還是免疫治療,「不少末期肺癌患者都面對類似情況,確診後由於種種原因只可接受化療,而當化療失效之後,就應使用免疫治療作二線治療。」
重新辨識癌細胞
癌細胞能夠與免疫系統T細胞上的蛋白質如PD-1等結合,就好像握手般,以抑制免疫反應使自己得以存活;而免疫治療就會阻斷T細胞的PD-1和癌細胞的PD-L1結合,令他們「Unfriend」,從而使免疫系統重新辨識癌細胞並作出攻擊。
李兆康引述第三期臨床研究OAK,「850位患者分開兩組,分別使用阿替利珠單抗免疫治療和多西紫杉醇化療,追蹤直至病情惡化。研究發現免疫治療組別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為13.8個月,比化療組別長4.2個月;而且免疫治療組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情況較少,多數只有輕微疲倦、噁心、腹瀉;能夠持續治療的時間較長,達3.4個月,效果比使用化療理想。
![免疫治療副作用一般輕微,讓患者可重返正常生活。](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3106631_MJ.jpg?itok=ssp7JdE_×tamp=1739366901)
免疫治療副作用一般輕微,讓患者可重返正常生活。
![(左起)Karen、李兆康及方嘉儀。](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93106628_mY.jpg?itok=K_3XgAiX×tamp=1739366901)
(左起)Karen、李兆康及方嘉儀。
藥費昂貴
肺癌患者Karen於2017年咳嗽了好幾個月,起初以為肺炎但治療沒有好轉,入院檢查發覺已屬肺癌第4期,並擴散至淋巴和骨等位置。開始時接受化療,效果不錯只剩下肺部主瘤,不過一年後出現抗藥性,腫瘤轉移到肝、腎上腺等,二線轉用免疫治療,病情有所改善;現採用包括阿替利珠單抗的4藥方案,可控制病情,而且無甚副作用,猶如正常人一樣能夠重返社區。不過即使部分藥物得到資助,每3星期仍須支付約2萬元藥費,經濟壓力相當大。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希望政府能將阿替利珠單抗納入藥物安全網,「讓患者得到長遠、可負擔的適切治療,減少有藥沒錢醫情況,得以延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