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知建議怕苦怕飲中藥的朋友,看中醫時可選擇其他治療方式。
很多人到中醫診所求診,都會預期拿走兩劑藥回去煲,但對於小朋友或怕苦的人來說,飲中藥都頗令人煩惱,有時會作嘔,甚至整服藥嘔吐出來。其實中醫還有其他數種治療方法,或者下次求診時可以與中醫師溝通一下,採用其他的治療選擇。
「首先,煲好的藥不一定是飲的。」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梁知指出,「中醫都會有外用藥,例如痛症或者關節問題,經常會用熱敷的方法。將藥材煲熱之後,用藥汁沾濕毛巾,然後趁溫熱的時候敷在疼痛的位置。這做法可以溫通經絡,做到即時止痛效果,所以很常用,亦比較方便。」另外,皮膚科也會用到外洗藥,亦有分沖洗或者浸泡的方式。藥汁可以直達皮膚患處,於止痕和即時消除紅腫方面有相當快和顯著的效果。

中藥除喝之外,也有浸洗或者熱敷的外用方式。
針灸通經絡
除了煲藥之外,中醫還有針灸治療。梁知解釋,「不少人都聽過針灸,其實它分為針刺及艾灸兩方面。」針刺最常用是毫針的刺法。毫針有比較幼的金屬針身,還有不同長度,用於身體不同位置,刺激穴位做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作用,對於痛症或者內科病都有不俗的療效。「但有一些特定群組的人士或者禁忌症要留意,例如懷孕、行經中的婦女,針灸前要跟醫師溝通清楚。」
至於艾灸,就是燃燒乾燥的艾葉,以達致溫熱性的刺激。梁知表示,「艾可以搓成艾條、者艾粒或者艾絨,然後配以艾盒、艾罐等工具輔助使用。艾的作用主要是溫經通絡,亦可以防病保健,所以不同人士都適合使用。」

針刺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艾灸採用溫熱的刺激,以達防病保健之效。
拔罐鬆肌肉
很多人都聽過拔罐,但對於其原理就不是太清楚,梁知指,「拔罐所用的罐有多種材質,但我們較常用的是玻璃罐。使用時會先用一個火源燃燒罐內空氣,令裡面變成負壓,然後吸附在穴位的體表位置,以達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痹痛或者肌肉勞損,也有比較好的療效。」

拔罐針對風寒濕痹痛或者肌肉勞損,有不俗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