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在治療眼疾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修補角膜及治療青光眼等;近幾十年更開始透過激光矯視,重塑角膜弧度改善眼睛折射光線能力,從而矯正視力。眼科專科醫生湯文傑提醒,矯視後不會降低其他眼疾的風險,日後若患上白內障,需要手術前的數據才可選擇最合適的人工晶體。
激光用途廣泛
眼球不同部位包括角膜、晶體、玻璃體、視網膜和其中的黃斑點及神經線等,任何一個部位出問題,都可導致疾病發生。激光用途廣泛,如視網膜出現破洞,可用激光修補;急性青光眼或有眼壓高問題,也可進行激光虹膜切開術,以高能量激光在虹膜開孔,讓房水流出;後囊增生時,可在混濁的後囊上開洞,光線便可再次清晰投射到視網膜上,令患者回復視力。
除了眼疾,激光也應用在矯視手術。湯文傑指,適合激光矯視的人士包括深近視、遠視及散光,「深近視是眼球拉長了,導致光線投射在視網膜的前端,只要磨平角膜,就可以讓光線重新投射在視網膜內;遠視剛好相反,其眼球較短,光線投射在視網膜的後面,要透過激光加深角膜弧度,令光線投射正常;而散光則因弧度不一,導致光線不能集中在一點,打磨角膜後,即可矯正視力。」
長期戴con有風險
湯文傑指,不少近視患者均長期佩戴隱形眼鏡,這或帶來風險。長年累月佩戴可能引起不同的眼疾,例如有機會「焗親」眼角膜,甚至出現感染情況;另外大部分病人也有乾眼問題。但如果角膜曾受感染、疱疹患者、角膜結疤、角膜厚度不足、錐形角膜,或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等,也不可接受激光矯視。
現時最新的激光矯視為微笑矯視(smile),只需在角膜切開約3毫米的傷口,再以激光磨平角膜,手術時間約10分鐘。不少人擔心手術帶來的風險及副作用,湯文傑稱,八成病人術後可減少度數至50度以內,另因手術會切斷一點角膜的神經線,如果生長速度未如理想,就可能導致乾眼問題,而大部分人通過滴藥水就可改善。醫生在術前會為病人做好檢查,確保適合做手術,故因而導致失明的風險微乎其微。
矯視不會降眼疾風險
白內障的成因包括遺傳和先天性因素,最常見是因年齡增長,導致晶體逐漸變質、硬化和混濁,另外患有糖尿病等也會令白內障提早出現。湯文傑強調,激光矯視只是在角膜上打磨,並沒有改變整體眼球結構,故手術並不會減低患上眼疾的風險。
人工晶體
治療白內障主要透過手術方式,以人工晶體取締混濁晶體,令視力回復正常。如過去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因眼角膜弧度改變,或影響量度的準繩度,故最好向醫生提供激光矯視前的度數及角膜弧度等數據。
人工晶體一般分四大類,單焦人工晶體、高階單焦人工晶體、廣視人工晶體及多焦人工晶體。每種人工晶體也有其特性,如單焦或高階單焦較常用於遠中距離;多焦透過屈光,可看到近中遠3個距離,但就有機會出現眩光;廣視則將景深拉長,以單眼視覺希望做到全方位視力。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選擇合適的人工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