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秋是8月7日,立秋其實是甚麼意思?為甚麼要進食酸性食物?而傳統上立秋又有哪些習俗與禁忌?現在就逐一為你解說!
立秋是甚麼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即為立秋。此節氣代表炎夏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之後每一次下雨都會轉涼一次,所以有「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的說法。不過時值8月,夏天的餘熱未消,氣溫仍相當高,因此有「秋老虎」之稱。
立秋有甚麼習俗?
立秋是由炎夏開始過渡到秋季少雨乾燥的日子,自然萬物亦由成長轉為成熟,莊稼便是一例,因此民間會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此外,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特別的習俗,例如湖南、江西、安徽的農民,會於房前屋後、窗台、屋頂等曬農作物,稱為「曬秋」;另因為之前夏天太熱沒有胃口,令體重下降,不少地區便流行在立秋「貼秋膘」,進補不同的肉類,補償夏天飲食營養的損失。當然香港地夏天都會開冷氣打邊爐,就未必需要特別進補。
點解立秋開始飲食要增酸?要吃甚麼才對?
對應五行屬性,踏入秋天應要養肺,不妨多吃潤燥食物,例如南瓜、雪梨、紅豆、秋葵、銀耳、蓮子、蜂蜜、桂圓、紅棗等;另外為避免肺氣過盛而影響到肝,飲食中不妨多吃酸性食物,加強肝臟功能,例如柚子、蘋果、芒果、檸檬、山楂、葡萄等,同時收斂肺氣。
立秋意思、食物、習俗?
立秋前後有甚麼禁忌?
《玉門經》指,「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的一日,稱為四絕日,一般屬擇日忌用的日子,如果有大事如婚事、簽約、遠行等,都應避開這一天。另外,立秋之後日夜溫差變大,一早一晚小心著涼,但亦不宜穿衣太多,以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