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澳洲悉尼大學的一研究發現,「DNA端粒長度縮短」是有效的生物標記,去找出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二型糖尿病人。結果已於糖尿病科著名醫學期刊《Diabetes Care》發表。
分析逾5,300患者數據
端粒是DNA的末端部分,會隨細胞分裂而愈縮愈短,縮短過種會令重複的基因編碼流失,象徵細胞衰老。是次研究分析了5,349名2型糖尿病人過去13年的數據,並量度病人的「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發現於研究開始時已有心管血疾病的患者,以及於跟進間出現心血管病的患者,他們的DNA端粒都會比沒有心血管問題的患者為短。而每當白血球端粒相對長度縮短一個單位,病人出現心血管病的風險便增加25%。
助控風險因素
與一般人相比,糖尿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兩倍至四倍。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表示,「如可預測二型糖尿病人將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凸顯了替這些病人控制其他可改變風險因素的重要性。」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補充,「團隊會作更多研究,驗證此生物標記用於預測其他糖尿病併發症的應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