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是國際經期衛生日,女性對月經可說又愛又恨,愛是證明自己還年輕,恨是因為來經前總是渾身不舒服,除了生理上的胸脹、疲倦等不適之外,心理上更會突然變得脾氣暴躁、焦慮緊張、喜怒無常等,心理學家指,這已可能患上經前焦慮症。該症已被歸類為抑鬱症的一種,若處理不當,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圖)稱,若女性有先天情緒較敏感,壓力處理能力欠佳,家族成員曾患躁鬱症、抑鬱症等情緒病,便有潛在經前焦慮症的遺傳基因。徵狀通常於經期前約一星期出現,來經後幾天慢慢緩和,或於經期後消失。但若情況持續,隨著年齡增長,一方面因身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另方面因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其情況便會加劇。
然而,女性通常在那幾天都會感到不適,故不能單靠一次出現徵狀便確診,必須要以過去一年,連續2至3個月經周期為單位,因此應每天記錄情緒狀況,方可作臨床診斷。見右附表自我檢測方法,可給大家先來個初步判斷。
壞情緒來襲 由減壓開始
若懷疑患有該症,治本方法惟有減壓,葉妙妍建議,應從生活習慣開始,如多做帶氧運動,讓腦部釋放快樂荷爾蒙安多酚。另外,來經前約7至10日宜多關顧自己,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安排壓力大和過於刺激的事,如本身易哭就別看悲劇。若壞情緒來襲,便飲杯水、洗個臉,讓自己平靜下來;或找方法發洩,如打枕頭,應可收即時紓緩之效。

4大情緒徵狀
7種生理不適
在情緒方面,如果感到:
1. 情緒不穩定(如情緒波動、突然感到不開心、想哭)
2. 煩躁(發怒、與人相處易起衝突)
3. 情緒低落(貶低自己)
4. 焦慮和緊張不安。
若在行為和生理出現以下徵狀:
1. 日常活動的興趣減少
2. 難以集中精神
3. 疲倦或無氣無力
4. 胃口改變(暴食或嗜食)
5. 失眠或嗜睡
6. 覺得生活很「難頂」
7. 生理不適(胸部腫脹、關節或肌肉痛、體重增加)。
如自覺以上兩項各出現多於1個徵狀,而兩者合共出現超過5個徵狀,便有可能患上經前焦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