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工作長時間對住電腦,加上放工又對住手機,容易出現肩頸痛,甚至痛楚蔓延到頭部,或者中上背部。這就是所謂的「斜方肌綜合症」。註冊脊醫邱凱瑩認為,要紓緩此症,首要找出痛症的主因,從源頭解決問題。
斜方肌為上背部的一塊肌肉,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個區域,連接著頸、肩膊和上背,包括枕骨、頸椎骨、鎖骨、肩胛骨和胸椎骨。功能包括穩定和活動肩胛骨,亦會輔助抬頭和向兩旁側頸的動作。邱凱瑩續指,「斜方肌的活動功能由第11對腦神經(副神經 Accessory Nerve)支配,感覺功能則由第三和第四對頸神經負責。」
日常姿勢不良引致
最常見斜方肌問題都出現在上斜方肌,亦即是兩邊肩膊上的肌肉。雖然斜方肌問題可由意外受傷造成,不過邱凱瑩認為較少見,多數是長期累積而成,「例如因為日常姿勢不良或重複性動作,引致頸椎骨錯位、頸椎失去應有的生理弧度、斜方肌內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或斜方肌痙攣等,繼而產生痛症,例如肩膊痛、頸痛、上至中背痛、頭痛等。患者通常同見出現頸部和肩膊的轉動及活動幅度減少問題,外觀上,亦會看到例如圓肩、頭前傾、寒背等姿勢。」
勿倚賴矯形背心
雖然定時按摩可作紓緩斜方肌綜合症,但很多時一會兒之後又打回原形,於是部分人會訴諸外用工具如矯形背心等。邱凱瑩提醒,「矯形背心、寒背帶等並不能矯正脊骨,只是幫助保持挺直的姿勢。使用時亦不要綁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亦不應過分倚賴。」此外還要避免趴睡,因為趴睡時頭部通常都要轉向一邊以便呼吸,長時間維持這姿勢,會使斜方肌變得繃緊。
放鬆肌肉矯正脊骨
為患者解決問題時,脊醫會向肌肉及脊骨兩方面著手。邱凱瑩表示,「痛症主因可以是肌肉問題,也可能是肌肉連接的骨頭又或頸神經,所以兩方面同步處理才可有效紓緩斜方肌痛症。肌肉繃緊會使用衝擊波、電磁波、手法、筋膜刀等方法放鬆;而脊骨的情況就會透過手法矯正或配合脊骨牽引減壓儀器處理。」至於日常則要注意姿勢,須避免長期低頭、頭前傾的習慣,多點轉換姿勢,不要保持同一姿勢過久。另亦可多做肩頸伸展運動,例如往後轉肩膊、聳肩等動作。
三管齊下改善痛症
一位電腦工程人員因頸痛求診。他的頸痛延伸至兩邊肩膊,有時還會頭痛,雖然間中會按摩或熱敷紓緩,但效果只能維持一至兩日。脊醫為他做姿勢分析,發現頭前傾、頸椎骨活動受限,斜方肌亦有不少激痛點,向兩邊轉頭會感到非常拉扯。X光確定其頸椎失去應有的生理弧度,頭部亦比重心線更前,使斜方肌繃緊。脊醫以電磁波放鬆斜方肌和筋膜,並以手法矯正頸椎。最後教導患者日常正確的姿勢,例如調校工作桌面、椅子和電腦,使視線和電腦螢幕平衡,手肘呈90度能自然靠在扶手,不聳著肩工作,三管齊下終可改善頸背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