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口約有6.6%,這種胃腸功能紊亂性疾患,會影響到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質量。浸大中醫藥學院及中大醫學院合作研發出仁朮腸樂顆粒,將進行大型臨床研究,期望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卞兆祥(左)及胡志遠(右)
浸大中醫藥學院講座教授卞兆祥表示,根據羅馬IV標準,有反覆發作的腹痛,平均每周發作一天,並具有以下症狀的其中兩個:與排便相關症狀,如緊張時會肚痛;排便頻率變化;大便性狀變化,如變乾或變稀爛。而出現症狀最少6個月,最近3個月亦符合以上標準,便可確診為腸易激綜合症。
分四種類型
腸易激綜合症主要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及不定型,顧名思義部分患者或會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因此中大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所胡志遠教授認為,「單一西藥未必可以治療所有發病機制,甚至加劇另一症狀,相反中藥或可幫助患者。」卞兆祥續指,「中醫認為此症病因為素體脾虛,痰濕內阻,情志不遂,日久失治,以致脾胃虛弱,肝氣失疏,引起腹痛即瀉的症狀,情緒變動或引致病發和加重症狀。」

仁朮腸樂顆粒以全中藥製成。
研發中醫藥方
由卞兆祥及胡志遠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參考中醫傳統治療藥方加以修訂,研發出仁朮腸樂顆粒。卞兆祥指出,藥方以白朮、白芍、厚朴、薏苡仁、火炭母、訶子及延胡索等組成,有健脾、疏肝、行氣、利濕、止痛、止瀉之效,可減少症狀對患者的影響及提升生活質量。
大型臨床試驗
仁朮腸樂藥方於基礎研究中,發現可減少動物的腹瀉情況,而於前期臨床研究,亦發現中藥組比起西藥組及安慰劑組有更佳療效,即使停藥8周之後,亦有較多患者的症狀得到紓緩。仁朮腸樂顆粒將進入大型臨床試驗階段,以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卞兆祥表示如一切順利,新藥有望在3年後推出市場。臨床試驗現正招募392名合格受試者,分中藥組及安慰劑組開始8周療程,再跟進觀察8周,以國際認可的問卷評估患者症狀嚴重程度及生活質量。另外,亦會採集受試者的血液、大小便樣本進一步化驗及分析,希望可再優化藥物及加強治療效果。
有興趣參加試驗的人士,可致電3411 2699(浸大)或3505 3476(中大)查詢。

仁朮腸樂顆粒只需用水沖服,方便之餘起效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