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每年只有約400宗新症,但亦造成200宗死亡個案,死亡率達50%之高。初期膀胱癌會有血尿、尿頻等徵狀,但易與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結石等混淆,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認為如有血尿要特別留意,及早求醫。
膀胱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負責儲存尿液。大部分膀胱癌外形像個蘑菇,最先出現在膀胱內膜表層,經過一段時間會侵入至膀胱肌肉層,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潘明駿強調,吸煙是最明顯和最大的風險因素,吸煙者的膀胱癌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至3倍。其他因素包括年齡、患有慢性膀胱炎、常接觸化學物質、家族病史等。
血尿要留神
早期膀胱癌或出現血尿、尿頻、背痛、小便疼痛等徵狀,若屆晚期則會有盆骨疼痛、骨痛、腳部浮腫或體重下降等。潘明駿提醒,初期徵狀雖與膀胱炎或尿道炎等相似,但如有血尿就務必立即求醫,「血尿是膀胱癌比較明顯的徵狀,尿液呈鮮紅或粉紅色,最初可能斷續出現,即一周有幾天血尿,持續數周;如較嚴重或出血較多,則可能形成血塊,造成膀胱脹痛、小便不通。」
化療難長期使用
早期膀胱癌尚未侵蝕膀胱壁肌肉組織時,治療上可透過內視鏡刮除癌細胞,又或將抗癌藥物或卡介苗灌注到膀胱,殺死癌細胞;而較後期的膀胱癌,則有外科手術、電療或化療可選擇。潘明駿續指,「惟這些方式仍有不足之處,如切除膀胱後,患者或要佩戴尿袋,影響日常生活;電療的療效則不太理想,只適合局部使用;而化療因副作用問題,不能長期接受治療。」
維持治療效果佳
免疫治療近年在不同癌症都能夠發揮作用,膀胱癌亦不例外,惟角色稍有不同,用作維持治療。潘明駿表示,「如只用化療的話,由於療效不持續,患者往往一年後便身亡;而研究指出,一線化療後而腫瘤沒有惡化,即接受PD-L1抑制劑作維持治療,效果比化療後等待二線治療有更好的長期治療效果。」有關研究針對晚期患者,發現加入免疫治療作維持治療,存活期中位數接近2年,比只用化療長約9個月,死亡風險減低24%;若患者PD-L1蛋白表達為陽性的話,療效更為顯著。而此治療方式亦成為歐美的治療指引。
有效控制病情
一名45歲的已婚男士,於2019年中發現血尿求診,最初以為尿道炎,可是抗生素治療無效,經過膀胱鏡檢查之後確診早期膀胱癌。接受3次膀胱內卡介苗灌注治療後康復,惟2021年7月覆診時發現膀胱癌復發,並已屆第三期,癌細胞轉移至膀胱頸、前列腺及盆骨淋巴結。患者選擇接受含鉑化療,然後以PD-L1抑制劑作維持治療,完成治療至今接近一年,沒有惡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