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2-26 15:30:00

血管阻塞|小心急性「腳中風」延誤治療恐截肢

分享:
徐中和主任指出,醫護團隊務必搶在病人動脈血管阻塞的黃金6到8小時內,確定病人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後,緊急進行血栓清除、血管繞道等血管重建手術,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組織永久性壞死。

徐中和主任指出,醫護團隊務必搶在病人動脈血管阻塞的黃金6到8小時內,確定病人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後,緊急進行血栓清除、血管繞道等血管重建手術,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組織永久性壞死。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血管阻塞發生的機會大幅增加,長輩們除了要小心天冷引發心臟血管硬化,可能併發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外,也要高度警戒包括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OD)」,輕者影響走路、跑步痠麻無力,重度阻塞者則面臨壞疽(乾枯發黑)、截肢,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

 

下肢循環阻塞 小心形成血栓

72歲的張奶奶,有高血壓、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並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情形,然而,張奶奶還出現右下肢冰冷,並且出現異常疼痛,一周後家人帶張奶奶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心臟血管中心周邊血管科主任、下肢動脈阻塞治療團隊召集人徐中和醫師檢查後,在郭奶奶的右下肢膕動脈發現血栓,造成下肢血液循環嚴重阻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召集「24小時溶栓團隊」啟動,立即緊急導管溶栓手術,在黃金時間雙管齊下搶救:運用「機械性取栓(PMT)」與「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張奶奶血液循環獲得大幅改善,成功避免截肢的危機,徐中和主任特別提醒,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平常一定要規則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事件的形成。

血栓

患者有不同原因形成血栓,若阻塞腿部動脈血管,便會形成「腳中風」。

搶救治療及時 降低截肢風險

徐中和主任指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發生在下肢最為常見,臨床出現的症狀包括患肢溫度降低(常感覺冰冷)、麻木、不良於行、走路疼痛、腿部潰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最嚴重時,肌肉組織會發生缺血性壞死,病人甚至被迫截肢,而病人截肢後,也容易再面臨命危風險,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而「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高風險因子,包括老化、家族病史、吸煙、糖尿病、肥胖和三高等。徐中和主任指出,醫護團隊務必搶在病人動脈血管阻塞的黃金68小時內,確定病人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後,緊急進行血栓清除、血管繞道等血管重建手術,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組織永久性壞死。

adblk6
腳中風

第四期的皮膚因缺血而由粉紅色轉為暗紫色,且在腳趾頭發生潰瘍和壞死,逐漸延伸到足部及腳踝。

辨別是否罹病 分成四期進程

徐中和主任說明,依嚴重度在臨床病徵大致分成四期:

第一期是輕微或無症狀,偶爾感覺患肢溫度較低,有輕微麻木感。第二期在行走當中腿部容易疲勞無力,休息片刻又能繼續往前走,之後重複出現同樣症狀,稱之為間歇性跛行。

第三期是血管阻塞嚴重連靜止休息時局部循環不足,已出現持續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第四期的皮膚因缺血而由粉紅色轉為暗紫色,且在腳趾頭發生潰瘍和壞死,逐漸延伸到足部及腳踝。

adblk7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