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肥胖人數不斷上升,令心血管病、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同時亦有更多人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繼而誘發肝硬化等嚴重問題,惟目前仍未有有效藥物治療脂肪肝。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豬去氧膽酸」(HDCA)能減少肝臟脂肪積聚和發炎,有機會可用於治療脂肪肝。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中醫系統生物學講座教授、香港中醫藥表型組學研究中心主任賈偉教授指,港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率高達28%至39%,此症亦與糖尿病、心臟病有著共病關係,「《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豬膽可用於治療『消渴』,即類似現今的糖尿病,因此我們向豬的膽汁作出深入研究。」
豬膽酸為關鍵
豬隻活動量不高,每天不斷吃和睡,卻鮮有出現糖尿病、脂肪肝。賈偉續指,「比較過人類、小鼠及豬體內用於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膽汁酸,我們發現豬隻的豬膽酸含量最高,達76%,人類和小鼠分別只有2.4%和3.2%。」過往研究亦指出,豬膽酸是代謝疾病的新型生物標記,能夠反映血糖、胰島素指標,亦可以預測代謝手術療效及長期代謝穩定性。
脂肪肝患者HDCA水平低
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的豬膽酸,尤其HDCA的水平比健康人士低,且情況成反比,病情愈嚴重HDCA水平愈低;而於為期8星期的小鼠實驗中,HDCA能夠緩解肝臟脂質堆積,並改善肝臟發炎、口服葡萄糖耐受性及胰島素敏感度,效果比肝病藥物「奧貝膽酸」和「熊去氧膽酸」更佳。可是在細胞實驗中,研究團隊現HDCA並不能直接改善脂肪堆積,故認為是透過肝外因素來調控肝臟細胞的脂肪,並估計是通過「腸-肝軸」作調控,即屬「肝病腸治」的效果。
兩方面調控肝細胞脂肪
賈偉解釋,「HDCA調控肝臟細胞脂肪的途徑有二。首先是抑制腸道FXR受體,令其分泌更多特定的蛋白質,增加肝臟膽汁酸的合成。其次是可促進腸道菌群中狄氏副擬桿菌的生長,這腸道細菌產生的『γ亞麻酸』也可上調肝臟膽汁酸替代合成酶,加快了肝臟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分解代謝。」賈偉認為,HDCA可同時降糖、降脂、抗炎,能一次處理3種疾病,而且人體本身亦會合成此物質,毒性相對低。研究團隊現正於內地開始臨床試驗,有望5至10年後能夠正式應用於治療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