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12-21 04:29:05
日報

近視|近視非小事 用眼習慣要改善

分享:
近視非小事 用眼習慣要改善

近視非小事 用眼習慣要改善

疫情之下,學童需要上網課,令近距離視力使用量大增,而戶外活動的時間卻大幅減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的調查便發現,疫情下學童視力問題惡化,尤其近視,並建議大眾注意深近視所帶來的風險,助學童從小預防近視。

中大於2021年6月向小三、小六及中三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合共接近19,000人作調查,希望了解疫情下學童視力情況,包括近視、遠視、散光、斜視和弱視。發現有一半小三學生、約三分二小六學生及四分三中三學生有不同的視力問題,而近視分別佔了28%、50%及66%。

adblk6
近視

近視常見於4至5歲開始,然後快速加深,到13至14歲開始放緩,到成年趨向穩定,因此預防近視要從小開始。

眼睛健康認知不足

調查同時指出,若家長有近視、遠視、散光、斜視或弱視,學童大多也有同類視力症狀。中大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系教授侯傑泰續指,「較特別的是,我們發現小三家長比小六及中三的家長較多人有近視,或與近視愈趨普遍有關;而高學業成績的學生有較多人近視,相信因為閱讀時間較長。雖然家長和教師意識到學童視力問題的嚴重性,但給予護眼及休息的提醒似乎不足。而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長,並未給予子女更多護眼的提醒,似乎大眾對眼睛健康的認知並不足夠。」

adblk7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數據研究中心 中大醫學院

(左起)彭智培、譚智勇、侯傑泰、任卓昇。

併發症可致盲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指,「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主要原因是眼軸延長,或角膜及晶體的屈光力太強,令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之前,未能於視網膜形成清晰影像。情況相反則會造成遠視。」

如患有600度或以上近視,代表眼軸長度有26毫米或以上,令眼球過度延長、脈絡膜變薄、視網膜色素上皮變弱,並出現血管不規則。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何善衡視覺科學研究講座教授彭智培提醒,「這些情況均不可逆轉,長遠比一般人有較高風險引致黃斑病變(850倍)、視網膜脫落(13倍)、白內障(5倍)、青光眼(3倍)等可致盲的併發症。」而已有深近視人士,值得每1至2年檢查眼睛一次,及早發現和處理併發症,可避免視力損失。

預防近視

 

良好閱讀習慣 增加戶外時間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