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04-12 06:00:00

銀屑病關節炎恐致「溶骨」 首兩年黃金期控制病情

分享:
(李卓謙攝)

(李卓謙攝)

身體免疫系統誤認皮膚是「外敵」而不斷攻擊,令身體產生皮屑且不斷掉落,深深困擾銀屑病患者,惟該類病患更有三成機會患上關節炎,甚至有一半機會於病發兩年內惡化致「溶骨」,關節扭曲變形,故專科醫生建議,銀屑病患者應每年接受銀屑病關節炎檢查。
 

56歲的阿芬,約30年前患銀屑病,其後出現關節炎徵狀,先後到普通科、皮膚科、骨科甚至中醫求診,歷經3年後,才確診患銀屑病關節炎。過去廿多年來,全身上下受盡疼痛苦楚,工作和生活深受影響,簡單如洗頭和扭開樽蓋都難以自己做到。約9年前,她更被確診患殘毀性關節炎,手指關節嚴重變形。

風濕科專科醫生陳柏滔指,阿芬所患的銀屑病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誤認皮膚和關節是「外敵」而攻擊,令兩者發炎,皮膚出現銀白色鱗狀皮屑,關節則出現紅、腫、熱、痛和晨僵症狀。醫學界目前仍未確定該病成因,只知遺傳、肥胖、吸煙等有機會致病,而據臨床觀察,長期承受壓力亦是病因之一,最常見發病年齡是30至50歲,男女機會均等。

adblk6


骨質溶解 手指扭曲變型
陳柏滔續稱,關節持續發炎的話,便會如同阿芬般,有機會演變成殘毀性關節炎,即指間關節骨質溶解和軟組織分解,手指變成像單筒望遠鏡般套疊,除了影響起居生活外,亦影響社交,他接觸的個案中,便有病人在朋友家中不敢坐梳化。

由於一旦出現關節變形更無法逆轉,故醫生建議應把握首兩年的黃金治療期控制病情。陳柏滔指出,約三成銀屑病患者會患上關節炎,但發病先後不一,約六成會先有皮膚病徵,三成則會先出現關節炎,一成是兩者同時出現。

有關該病的治療,陳柏滔稱,傳統藥物大多治標不治本,且有不同嚴重程度的副作用,或令病人不願準時服藥,致病情更難受控。直至近年始出現如蘇金單抗等生物製劑,副作用和抗藥性較少,更可能在數星期內控制病情,但費用較傳統藥物昂貴,每月約1萬元。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