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影響著香港10%至12%人口,可是不少患者只會自行購買止痛藥,若情況愈趨嚴重用藥更多,或會引致藥物過量性頭痛。患者可留意自己誘發偏頭痛的因素加以避免,以及使用預防性的藥物,減少影響日常生活。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偏頭痛的其中一個成因是頭部的血管收縮,釋放出痛楚的荷爾蒙,刺激到三叉神經而出現痛楚。「偏頭痛多從一邊開始,偶有兩邊一起痛,大部分患者屬中度至嚴重頭痛,並維持數小時至數天不等,他們要放下工作、家務、玩樂等所有活動,再加上頭痛後的一兩天會感疲倦和沒有精力,令生活大受影響。」
部分患者有預兆
部分患者在頭痛前會出現預兆,例如頭痛前的5至10分鐘會出現閃光、一邊視野模糊、視野收窄,有些人則出現疲倦、胃口變好;亦有些人會有耳鳴、手腳麻痺無力、頭暈、不能說話,因此也會擔心與中風徵狀相似而入院。霍偉明特別提出,「有預兆的患者,雖然頭痛未必特別嚴重,但外國文獻指出,他們的中風風險會比較高。」
睡覺有助紓緩痛楚
如偏頭痛發作,患者留在黑暗、寧靜的地方睡覺,對紓緩偏頭痛很有幫助,亦有不少患者會使用止痛藥如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霍偉明續指,止痛藥本是不俗選擇,但只能治標,「而且當使用得太多,止痛的效用會慢慢減弱,效力愈來愈短,慢慢變成藥物過量性頭痛,甚至演變成慢性偏頭痛,一個月有15日都痛,事實上我們有更好的治本方法。」
避開誘發因素
第一個方法是生活改變,每個患者的偏誘發因素不盡相同,例如作息不定時,如周末會睡很多致頭痛;食物如芝士、香蕉、朱古力、酒精、醃製食物等;還有突然做多了運動、曬太陽、壓力大等都可誘發。霍偉明稱,「患者不妨記下每次頭痛的日子、原因、痛多久、有沒有預兆等,找出自己的誘發因素,改變生活習慣加以避免,盡量減少發作次數,但當然女士經前的荷爾蒙改變、強光、嘈吵、氣味誘因等就較難杜絕。」
預防藥物減發作
此外,霍偉明認為當一個月發作4次或以上,便值得使用預防藥物。過往幾款預防藥多為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因此用於預防偏頭痛時副作用較多,例如會降低血壓、影響運動能力、性功能下降、有睡意等。而新一代預防藥物Anti CGRP屬生物製劑,能夠阻斷痛楚神經傳導,大大減低使用止痛藥的需要,打破惡性循環,當偏頭痛隨時間改善,預防藥物也有機會可減低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