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節目《好聲好戲》將於周五(28日)播畢,節目讓平時只聽其聲少見其人的配音員走到幕前,觀眾除可一睹廬山真面,更能欣賞專業的神同步聲演示範。不少配音員名字雖陌生,熟悉的聲音,卻能召喚不少觀眾的童年回憶,其中聲演《足球小將》「戴翅偉/戴志偉」的袁淑珍、《櫻桃小丸子》「花輪同學」的梁偉德和《城市獵人》「孟波」的張炳強,接受本報專訪,大談配音員兩項必須煉成的特異功能:「精神分裂」和「快吞配」。3位資歷不同的配音員,對聲演工作仍充滿熱情,惟明珠台取消麗音雙語配音服務,對業界前景不感樂觀。
難忘逾30人配《仁心仁術》
每集《好聲好戲》均有參賽藝員為劇集片段配音,不少藝員如楊潮凱、陳自遙、馮盈盈等都在賽前拜師苦練,背熟劇本兼配到聲淚俱下。袁淑珍表示,演員的訓練是演戲配音會有很多身體語言,專業配音員會避免大動作發聲,即使演繹逃跑或被打到半死的狀況,都只有眼和口在動,真實配音根本連劇本也沒機會多看,每套劇只有3份劇本供配音員共用,即使逾30個配音員共處一室,一份也不能多。3人憶起為明珠台播映的美劇《仁心仁術》(ER)配音的墟冚情景,她續說:「大家分前後前圍著枱面的3份劇本,像香港小姐般側身企,輪住側身向前傾向後退,非常緊張。」德仔補充說:「所以要練習速讀,沒可能給你劇本慢慢背好全劇對白。」張炳強直言,「不似《好聲好戲》,演員可睇住段片,反覆練習,我們只能睇套戲一次,便要正式配音。」
梁偉德:配音員係精神分裂
在配音行業最蓬勃的日子,一日要配幾套劇,袁淑珍表示,「很多時你配完這套劇,接著又去配另一套劇的角色,怎可能背!」德仔笑言,「我常說配音員是精神分裂,剛聲演小丸子,無憂無慮地玩捉迷藏,然後去另一個廠,可能是殺人打仗。」袁淑珍接著說,「有時配同一套戲,也可有很大變化,因為電影有剪接,這場戲是爭吵,一轉畫面,可能哭得死去活來或俯伏飲泣,然後又回憶主角的浪漫史,3種情緒轉折很大。」配音不會有事前開會討論,或導演臨場指導,配音員純靠個人觸覺和經驗聲演角色,她續說,「我們毎人手上有十幾個演繹手法,看著畫面,立即決定用A 、B或C的方法來演繹手法出來,這是我們比演員強的一面。」
袁淑珍難忘「零的突破」配女聲
3人的聲音陪伴不少觀眾成長,不乏代表作,獲TVB頒發「殿堂聲演」大獎的張炳強,最為人熟悉的角色是動畫《城市獵人》的孟波,口頭禪「有孟波冇囉唆、你個肥婆奶奶」記錄了當年的廣東話金句,在動畫常向孟波高聲疾呼「你個咸濕佬」的惠香,則由袁淑珍聲演,袁淑珍既是《足球小將》的「戴翅偉/戴志偉」、又是《鋼之鍊金術師》的愛德華艾力克,對於老是配男童角色,她直言,「幾乎沒機會演女生,其實針冇兩頭利,若你演得好,所有熱血的男童角色都找你,有助鑽研角色,不斷進步並找到自己獨特位置,但沒經驗去配其他角色,即使配女生,也難以丟棄男童的感覺。」她笑言,配音生涯最大突破是首次聲演女童,「有次配《再見螢火蟲》,我以為自己配哥哥的角色,誰知是配 3歲小妹妹!」相信看過配音版《再見螢火蟲》的觀眾,也會袁淑珍的聲演感動。
粉絲變配音員
在3人中資歷最淺的德仔,主要配較春青年輕的角色,既是《櫻桃小丸子》的花輪同學、也是《死亡筆記》的夜神月、《Running Man》的李光洙,自小是動畫迷的他,入行前已熟悉各配音員的真身,畢業後報讀坊間的配音訓練班,從自由身配音員做起,97年才加入TVB。他表示,最難忘是初入行時,勉強壓低聲線為年老角色配音,吃力不討好,談到配動畫和人戲的分別時,他認為動畫角色較易掌握,「因為動畫人物永遠不會交錯戲,忠奸較分明,有作者或監督會把關,眼神不會交錯戲,但若是配人氣,演員演得不太像樣,擔心自己比演員更出力,但不落力又怕演繹未到位。」
對業界前景不樂觀
最後,問到業界前景,三人異口同聲表示,每年仍有很多年輕人想入行,沒有青黃不接的現象,惟擔心不夠工作,張炳強不諱言:「不樂觀,粵語市場萎縮,粵語電影已大幅減少,遠不及以前蓬勃。」德仔補充說,即使有港產電影,很多時選擇現場收音,毋須後製配音。袁淑貞指出,「現在觀眾見識多了,懂得韓文、日文,而且網上速度很快,他們已在網上看了,還會等你配音嗎?而且我們一定趕不及。」德仔續說:「除非是公司配音片的粉絲,即使看過全套劇了,仍會想聽我們的配音。」張炳強補充,「可能家庭主婦,不想看字幕,靠聽配音,希望透過《好聲好戲》帶動多些觀眾看配音節目,當然若能再給我們配明珠台節目就更好。」TVB於1月底開始,逐步取消明珠台節目之廣東話配音安排(麗音雙語廣播),並且精簡人手,難怪3位配音員對前景存隱憂。
文:Grace 圖:林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