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日男子梁健輝用刀刺向一名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執勤的警員,梁隨即自插心臟,經搶救後不治,其死因研訊今在西九龍裁判法院續審。
事發於2021年7月1日晚上10時許,警員蘇敬祖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開執勤期間,被死者梁健輝持刀插向左背,傷及肺部,死者其後以刀自插胸膛,送院搶救後同日不治,終年50歲。是次聆訊為期6天,並設有3女2男陪審團。
心理學稱「替代性受害」非罕見情況
隸屬警方的臨床心理學家何穎思供稱,雖從「維他奶」採購主任的工作上了解到死者是既勤奮又有條理的人,但事實上他不常跟他人分享,及不願意跟人溝通,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對於社會公平性及社會政策不滿的看法。
何續指,從死者的日記及剪報內,見到他會記下每日卡路里的攝取量和每日工作的情況,同時警方在其房間搜出很多關於公平性的書籍或文章,及曾於16年前在《蘋果日報》刊登廣告以表達對社會的關注,可見他其實是有主見及道德觀念比較高,甚至是一名理想主義的人,希望每樣事都能夠做好。
何認為被告理想主義,認為每人都有責任令世界變好。死者經常透過新聞看到他眼中的受害者,從而覺得自己都是受害者,以心理學來説屬於「替代性受害」,這並非罕見情況,但去到某程度,再加上本身的性格,或會觸發極端行為,並認為自殺是崇高的使命,及準備8隻USB以供其他人檢閱,使他們清楚明白其看法。
死者出現「二元理想主義」
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作供指,即使死者是一名組織性較高及一絲不苟的人,但從不同事件上明白他的能力只放在自我覺得重要的事情上,加上他過去的工作仕途不順利,產生挫敗感及認為才華不被賞識,出現不公平或不公正的狀態,他就慢慢將注意力投射在社會事件上,且從心理角度而言,死者出現「二元理想主義」,認為事情非黑即白、非敵即友,及他單一選擇媒體了解資訊,從而「互相提供燃料,不斷添柴添火」,刺激其思想,以致其精神狀態進一步惡化,故事件並非是他出於衝動而發生,相反明顯是極端執念的表示。
張續提到,他認為死者是基於六大因素而影響,包括個人成長、社會不滿、社交能力、極端執念、理想主義和觀察事物的二元分化,並以襲警的同一把刀再刺向自己,他是表達其挫敗或憤慨,及顯示這是一個俠義的行為。張補充,如死者仍然在生,能夠嘗試檢視他會否患有焦慮症或具自閉症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