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中英街檢查站完成重置工程,並推出人面辨識先導計劃;持有效禁區許可證的人士及預先登記後,可使用「無感通道」出入檢查站,即毋須停下出示禁區許可證或利用指紋識別,便可進出中英街。當局指,透過人面識別技術比對資料庫內的資料,取代人工查核,但提醒相關人士仍須隨身攜帶電子或實體禁區許可證,以便有須要時供查核。有沙頭角居民認為人面辨識科技與傳統人手檢查速度相若,但較過往方便。政務司長陳國基指,期望將來於其他口岸亦能使用無感通道,提升處理人流能力。
中英街檢查站過往由帳幕塔建,重置後變為石屎構建物,並首次引入人面辨識科技,設立無感通道,但仍保留人手通道和貨運通道,供未有登記人士使用,檢查站會24小時運作。海關陸路邊境口岸科行政及支援高級督察蔡鎮波指重置後的檢查站增添搜身室及清關室。
無感通行系統由入境處及警務處共同開發,系統連接警務處禁區許可證申請系統,持有效禁區許可證人士須預先登記並授權系統取得其資料。檢查站設多個人面識別鏡頭,持有效禁區紙並預先登記人士,經過無感通道,上方屏幕會顯示綠色框及「請通行」;未登記者則會顯示紅色框及「請停止」,通道預計可供2人同時通過。當局指,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可率先使用無感通道;日後持有效可進出中英街的禁區許可證人士,預先登記後便可用無感通道出入檢查站。
新檢查站或成打卡點
中英街檢查站除無感通道,設計上亦別具特色。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王安華指,檢查站設計參考過往沙頭角支線孔嶺站及香港舊式火車站作藍本,運用中式青磚牆、白色麻石腳線、中式窗戶等元素,以簡約風格呈現舊火車站特色;檢查站部分外牆則使用仿生銹模樣裝飾鋁板製成的特色牆,及設置以銅板製成的昔日火車圖樣。檢查站內部樓高5米,增加自然通風空間,亦設有玻璃牆,讓自然光進入站內,更有傳感器,可在大樓內有充足光線時自動關閉部分照明系統,以減少能源消耗。整個建築項目成本約5,000萬元。
無感通道昨起使用,沙頭角居民胡先生需經常進出中英街買日用品。他認為,無感通道過關時間與人手通道相若,但毋須出示證件較過往方便。沙頭角居民李女士則指,重置後的檢查站更舒服,又毋須出示證件,可「直行直過」令過關流程更便捷。
新檢查站或成打卡點
中英街檢查站除無感通道,設計上亦別具特色。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王安華指,檢查站設計參考過往沙頭角支線孔嶺站及香港舊式火車站作藍本,運用中式青磚牆、白色麻石腳線、中式窗戶等元素,以簡約風格呈現舊火車站特色;檢查站部分外牆則使用仿生銹模樣裝飾鋁板製成的特色牆,及設置以銅板製成的昔日火車圖樣。檢查站內部樓高5米,增加自然通風空間,亦設有玻璃牆,讓自然光進入站內,更有傳感器,可在大樓內有充足光線時自動關閉部分照明系統,以減少能源消耗。整個建築項目成本約5,000萬元。
無感通道昨起使用,沙頭角居民胡先生需經常進出中英街買日用品。他認為,無感通道過關時間與人手通道相若,但毋須出示證件較過往方便。沙頭角居民李女士則指,重置後的檢查站更舒服,又毋須出示證件,可「直行直過」令過關流程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