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入憲的國家主席與副主席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終成歷史,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以幾乎全票的2,958票通過憲法修正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重申,刪除有關任期限制是健全國家「三位一體」(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領導體制和領導形式的重要舉措,亦是符合國情與實際並經長期實踐探索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強調不會再出現過去的政治動蕩或領導人換屆時的權力鬥爭。
大會昨並未以常用的電子表決器表決修憲草案,而是參照對上一次(2004年)修憲時採用的「不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國家主席習近平率先將選票垂直投入主席台前的電子投票箱,6名政治局常委依次緊隨其後,然後是全國人大代表、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其餘人大代表則在秘密寫票處填寫選票,再投入場內28個電子票箱。扣除16名未出席的人大代表,電子計票系統最終顯示,修憲草案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及1票無效,獲得通過。
修憲草案除了刪除國家主席及副主席的任期限制,亦將「習近平思想」及監察委員會等內容入憲。沈春耀表示,修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強調修憲是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而修憲主要目的是將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實現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對於最受國內外關注的修改國家主席任期部分,他指出,在黨內外及全國上下,過去一段時間都一直有種意見,指黨章對中共總書記及中央軍委主席,以及憲法對國家軍委主席的任期,都沒有「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故他們要求憲法關於國家主席的任期規定亦採取一致的做法。
他強調,新中國68年以來對於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有不同規定和做法,而最近廿多年來,特別是1993年以來(註:該年江澤民恢復毛澤東時期身兼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的「三位一體」模式),「三位一體」是成功、有效及至關重要的體制,故「這種修改有利於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完善國家的領導體制,也有利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路透社:王岐山料任國家副主席
路透社直指,中國刪除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令習近平有權無限期執政,同時確立其自毛澤東逝世後中共最有權力領導人的地位。不過,報道提到,官方《人民日報》曾表示,刪除任期限制不代表國家主席終身制。
報道又指出,習近平重要盟友王岐山可能在周六舉行的國家領導人選舉中成為國家副主席。報道引述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妻子、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陳雲英稱,目前尚未討論國家副主席人選,惟有關候選名單會在這幾日收到,而「人人都說」將會是王岐山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