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01-04 06:00:00

內容歷久不衰 老夫子影響跨世代

分享:
王家禧 1925-2017

王家禧 1925-2017

創作老夫子、大番薯及秦先生,以「耐人尋味」、「無題」表達荒誕的劇情,畫盡社會百態的《老夫子》漫畫,就是出自本地漫畫大師王家禧手筆。大師雖離世,但其作品卻跨世代及地域影響著後人,包括不同年代的本地漫畫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昨亦為王家禧的離世表示深切哀悼。

灣仔動漫基地正舉行老夫子漫畫作品展。

灣仔動漫基地正舉行老夫子漫畫作品展。

 

王家禧於1925年在天津出世,56年移民香港,曾在法屬天主教會負責繪畫聖經,兼辦教會「樂峰報」的編繪工作長達十多年。於工作之餘,從事漫畫創作,於1962年開始以長子「王澤」之名為筆名創作《老夫子》漫畫,由「秦先生」率先登場,因人物個性鮮明、文字簡潔,一直深受讀者喜愛。

adblk6

 


95年交長子接棒
直至1995年因年紀老邁,已交由長子王澤接手創作,但《老夫子》經歷了半世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更被改編成電影及卡通;近年更曾於廣州舉辦的「世界動漫藝術展」,《老夫子》作品更與日本的宮崎駿、奈良美智,以及歐美動漫《蜘蛛俠》、《丁丁歷險記》等作品齊名,受邀參展,其影響力已跨越地域界限。

 


Cuson:視王家禧為「師傅」
《老夫子》陪伴不少港人成長,包括不同年代的本地漫畫家。漫畫家盧熾剛Cuson Lo表示,對王家禧離世的消息感到可惜,「細個同屋企人去酒樓飲茶,大人睇報紙,小朋友就一定要買公仔書嚟睇,《老夫子》就係其中一本,每個星期都要睇,睇嘅時候真係好開心,好enjoy。」他又稱,《老夫子》內容老少咸宜,自己亦都受潛移默化,視王家禧為「師傅」,學習其漫畫手法,以及四格或六格的漫畫語言。


Cuson又稱,《老夫子》內容是歷久不衰,影響著每個年代的讀者;他最深刻的是老夫子及大番薯的角色,雖然永遠穿上同一套衫,但黑白分明,既古裝又現代,而且經常用上「耐人尋味」為標題,「本來唔識呢個四字詞,但睇完幾格內容之後,就會知原來『耐人尋味』係咁解。」

 


甘小文:忠實擁躉
另外,同樣繪畫搞笑題材的漫畫家甘小文也表示,自己是《老夫子》的忠實擁躉,幾格的漫畫好簡單,但表情及動作很多,自己踏上漫畫之路,也是受老夫子影響。他又說,重複使用「無題」或「耐人尋味」的標題,也是「老王澤」的個人風格,一種特色,會永遠懷念他的作品,反而目前比較商業化。

adblk7


蘇錦樑昨日亦對王家禧的離世表示深切哀悼,並對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他說,王家禧為本地漫畫大師,透過獨特繪畫風格、簡單而詼諧的故事,展現香港社會不同年代的生活面貌,反映人生百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等,陪伴香港人成長,深受不同世代、不同年齡層讀者喜愛。

(陳奕釗攝)

(陳奕釗攝)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