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8-01 06:00:00

助分流病人 加快治療 威院新內視鏡中心啟用

分享:
中心內的治療室設有大屏幕連接視像處理器,顯示內視鏡影像。(張逸羲攝)

中心內的治療室設有大屏幕連接視像處理器,顯示內視鏡影像。(張逸羲攝)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立全新內視鏡中心,設有8間治療室、4個獨立的儀器處理區,以及兩個護士站和復甦區。當中4個治療室屬介入治療室,數量較舊中心大增3倍,此類治療室可進行較複雜的手術,包括「黏膜下剝離術」等,有助將原本需在手術室做的治療分流到此類治療室處理,每周最多可處理6至8個病人,預計新中心投入服務後每年有超過300名病人受惠。

威院新內視鏡中心已於2月投入服務。(張逸羲攝)

威院新內視鏡中心已於2月投入服務。(張逸羲攝)

全新內視鏡中心已於2月投入服務,8間治療室均設有高端內視鏡作診斷用途,採用窄帶影像準確判別病灶性質、邊界及深度;當中4個介入治療室更設有麻醉氣體清除系統、透視造影儀器及綜合影像系統等先進儀器,可進行如「黏膜下剝離術」等較複雜的手術。中心設有大屏幕連接視像處理器,顯示內視鏡影像等,並將污染區、消毒區、清潔和乾燥區、及存放區分隔。

 

adblk6

料接受手術人數增
「黏膜下剝離術」於2008年引入,主要是將帶刀的內視鏡插入胃、腸等器官,切除生長於黏膜層的腫瘤,可避免切除整個器官,減少病人痛楚。威院外科榮譽顧問醫生趙偉仁(圓圖)稱,傳統胃部切除手術須4至5小時,食道切除手術更須8至10小時,採用「黏膜下剝離術」可大減手術時間至1.5小時。該手術最大可切除約3至4釐米腫瘤,亦有機會毋須接受全身麻醉。接受「黏膜下剝離術」的病人由2015年的85人,已增至去年234人(包括手術室內進行),新中心投入服務後,現時每周最多已可處理6至8個病人,預計中心每年可處理超過300名病人。


需再培訓人員
另外,趙偉仁透露,2015年內鏡中心的手術節數 (僅包括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或監察麻醉的手術),由每星期1節增加至4節,院方正準備向醫管局申請於2019或2020年增加至每周6節。趙補充指,新科技的引入令醫護人員須再培訓,加上每個治療室需要一位醫生及兩位護士,故即使治療室數目增加,人手短缺也令手術次數難以再增加。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