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等工程落成多年,大嶼山水域中華白海豚狀況堪虞。漁護署報告估計去年大嶼山水域僅存34隻中華白海豚,與前年並列歷來第二低,其中北大嶼僅有4隻,連續6年錄得單位數字,而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的水底聲音監察點全年僅錄得2%日子有海豚出沒。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表示,大嶼山附近工程完工數年,海豚數目仍然極低,顯示政府補償措施無效。
漁護署發表2023至24年度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研究員於該年度在全港6個調查區航行近3,800公里,觀察到163群中華白海豚,共569隻,較對上一個年度的646隻減少約12%;另外觀察到77 群江豚,共279隻,較對上一個年度的121隻增加約1.3倍。
大嶼東北連續8年不見海豚
報告又顯示,去年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4個調查區域的整體數目估計為34隻,與前年數目一樣,並列歷年第二低,僅比2018年的32隻多兩隻,而過去6年有5年均無法突破40隻大關,只有2019年錄得52隻。而大嶼東北已連續8年估計沒有海豚出現,大嶼西北則估計有4隻,較前年的僅1隻回升,但連續6年數目處於個位數。
由於過去船上調查的方法成效愈來愈低,研究人員自2017年起在北大嶼山水域的大小磨刀和沙洲龍鼓洲海岸公園中的4個位置以「被動水底聲音監察方法」(PAM)監測海豚出現情況,發現兩個位處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的監察點海豚發聲記錄較低,錄得少於30個DPM(每分鐘至少一次海豚卡嗒聲音調),分別亦只有約2%的日數錄得有海豚出沒。
報告指出,該年度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在大嶼山西面及西南面的近岸水域, 由大澳半島延伸至狗嶺涌及水口半島一帶,但海豚過去10年在北大嶼山水域數量顯著下降,並在過去數年越趨收窄水域的西端近邊界位置,而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過去10年仍錄得穩定而持續高企的海豚使用量。
海豚保育學會指證補償措施失效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向《am730》表示,大嶼山海豚數量與去年一樣,處於歷年第二低,仍是非常低的水平,雖然西北大嶼山的海豚數目由1隻增至4隻,若加入PAM的水底數據考慮,近4年有關字都是大幅下降,而且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作為工程補償措施,範圍內的海豚數量未有回復,顯示保護區外工程對保護區內外的海豚均有很大影響,證明已成立的保護區沒有阻止海豚數量下降趨勢,反映措施失效。
她憂慮,未來仍有大量規劃中的工程將影響大嶼山一帶水域,舉例未來龍鼓灘填海將影響北部大嶼山水域,是僅餘海豚的鄰近活動範圍,而大嶼南的長沙碼頭項目則會影響鄰近海豚的近岸覓食地點,而中部水域曾紀錄過江豚活動跡象,填海工程無疑會重創海豚和江豚棲息地,令其數量大減,活動範圍收窄,海豚或會絕跡大嶼北,中部水域亦可能再無江豚蹤影,呼籲政府停止推進相關填海工程。
大嶼山水域估算中華白海豚數目
年份 | 總數 | 東北大嶼數目 | 西北大嶼數目 | 西大嶼數目 | 西南大嶼數目 |
2003 | 188 | 18 | 84 | 56 | 30 |
2004 | 143 | 9 | 62 | 51 | 21 |
2005 | 128 | 7 | 58 | 42 | 21 |
2006 | 113 | 9 | 54 | 44 | 6 |
2007 | 130 | 10 | 60 | 54 | 6 |
2008 | 108 | 11 | 42 | 43 | 12 |
2009 | 100 | 5 | 40 | 43 | 12 |
2010 | 86 | 7 | 35 | 33 | 11 |
2011 | 88 | 11 | 39 | 28 | 10 |
2012 | 80 | 4 | 40 | 17 | 19 |
2013 | 73 | 3 | 36 | 23 | 11 |
2014 | 87 | 1 | 24 | 36 | 26 |
2015 | 65 | 0 | 10 | 31 | 24 |
2016 | 47 | 0 | 11 | 27 | 9 |
2017 | 47 | 0 | 21 | 16 | 10 |
2018 | 32 | 0 | 6 | 19 | 7 |
2019 | 52 | 0 | 4 | 29 | 19 |
2020 | 37 | 0 | 3 | 19 | 15 |
2021 | 40 | 0 | 4 | 24 | 12 |
2022 | 34 | 0 | 1 | 24 | 9 |
2023 | 34 | 0 | 4 | 21 | 9 |
資料來源︰漁護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