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變天」後,就像馬來西亞一樣,對一帶一路的支持隨之逆轉,馬國新總統薩利赫及大馬首相馬哈蒂爾,均斥一帶一路項目令國家舉債太多,而倡議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越南等多個國家均存暗湧,有人認為一帶一路令多國為了大白象工程,欠下中國一屁股債,如今各國陸續醒覺,倡議勢必「玩完」,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惡劣,有專家認為政權更迭,政策改變本就不足為奇,料各參與國的立場將持續反覆,而其究竟反覆向好抑或向差,某程度還是要看其傳統上親華還是親西方,指一帶一路不會在短時間內「見勝負」。

專家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圖)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需要調整策略。(美聯社)
除馬爾代夫及馬來西亞外,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等均批評為「債務陷阱」,其中巴基斯坦早前把中國政府提供、卡拉奇(Karachi)至白沙瓦(Peshawar)鐵路的工程貸款規模大削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至62億美元(約483億港元);該國去年又以中方條件過於苛刻,拒絕中巴經濟走廊計劃中的狄阿莫-巴沙大壩(Diamer-Bhasha Dam)的140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中方融資。
至於斯里蘭卡,新政府於2015年上台後,雖然沒有取消前朝批准的一帶一路項目,但因債務問題,被迫出租具戰略意義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予華企,導致當地爆發示威。當地近日又爆出總理「雙胞胎事件」,親華前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突獲總統任命為新總理,並准許組閣,但遭由反對派控制的國會否決,其混亂政局,或再為一帶一路方針帶來變數。此外,越南月前亦因政府推出「經濟特區法」,延長外商租地年限至99年,令中國成為最大得益者,而觸發大規模反華示威。
視乎北京如何調整策略
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直言,一帶一路前景「不宜樂觀」,因其所涉的「中國模式」,未必設合發展中國家需要,該些國家無論在幅員、人力資源(包括勞動人口及人才)以及工業化水平均屬低下,要搞大型基建必需舉債,但無西方國家幫助,最終要向中國舉債,卻又無還款能力,外界對此觀感必然欠佳,但他認為,一帶一路「唔會咁短時間內見勝負」,要視乎北京如何調整策略及過去數年的操作。
他預期,無論是傳統上與華友好的巴基斯坦以及東非地區,抑或向來親美的澳洲、巴布亞新畿內亞等南太平洋島國,以及靠近印度的國家,同樣會在一帶一路上立場反覆,尤其那些親西方國家大多已完成民主化,常有政權更迭、政策亦隨之轉變,但他有感當中並無定律,「唔係上台前反華(的領袖),就一定反對一帶一路」,例如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以及傳統上親美的泰國軍方等,許並指就算是馬哈蒂爾,回朝後「鬧得最多其實係澳洲」,而非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