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般大眾的物質生活都不成問題,反而精神上的空虛、心靈的失落,導致群體的不安感。有別於以物質捐助為主的慈善公益,「呂志和獎」更著重人文道德,呼籲由「心」開始。
對於社會及不同種族之間出現的不和諧,呂志和認為是因人的心找不到平衡點,所以一定要互讓互諒。「若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其他人的利益,等於自己造成問題。初初就吵架,遲啲就動手動腳,再遲下就打仗。」「大家應該以和為貴,今日你讓我,明日我讓你,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他說,「細個聽過自己條村同隔籬條村打交,連通婚都唔准,原因是為了一條河的使用權,耕種時究竟你攞水先定我攞先。假如定出規則,今日你攞,明日我攞,結果是大家一樣用咁多。」他更笑謂,創立的獎項其實已包括相關元素。
以身作則 自力更生
受戰亂影響,呂志和直言自己讀書少,作為五子女的父親,他能做的便是「以身作則」及強調做事要「實事求是」的重要性。他說,「知道自己的弱點,便可以知道怎樣培訓下一代」,又引述小學校長的教誨就是「自力更生,自己做到甚麼便可以享受甚麼,靠搶人家嘅嘢係冇用」。
他笑言,「自己講嘢唔叻,好倔,啲仔女講嘢亦唔流利,有我嘅遺傳」。由於自己知道自己問題,所以每次子女放學回家,會叫他們輪流講自己在學校的所學所聽,訓練他們,「佢哋現時說話比我流利得多」。如何訓練他們,最緊要是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好似有些人讓仔女去外國讀書,只係俾錢佢哋使、又揸Porsche,我啲仔女大學時無車,係坐巴士」,不希望他們炫耀自己,要實事求是,由始至今都是這樣教導他們。
不過,嚴父亦有親子的時候。呂志和說,以前做碎石廠,每年開工返足364日,除咗大年初一。他亦會趁周日「蛇王」與子女行獅子山、八仙嶺,又去寶蓮寺睇日出,又大談燒嘢食的趣事,試過將個火水罐揹上山,將它一開二變身燒烤爐,「仲煲紅豆沙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