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11-19 04:30:00
日報

國際肯定|香港高空氣象觀測站屹立百年 每日「收風」兩次做預測

分享:

 「今日相對濕度介乎60%至80%、吹東至東北風4級,下周二相對濕度降至35%至60%,吹北風5級,離岸及高地間中6級……」這些數據天文台從何而得?原來多年來全靠「放氣球」收集。天文台每日兩次放氣球上半空,收集多種氣象數據,以製定相應預測。而「放氣球」的做法更沿用百年,由天文台尖沙咀總部再移師京士柏氣象站進行,一世紀以來默默為市民服務,最近更獲國際肯定,香港高空氣象觀測站今年成為全球首個獲世界氣象組織認可的百年高空觀測站。

林學賢指,每日定時兩次放氣球收數據。(陳奕釗攝)

林學賢指,每日定時兩次放氣球收數據。(陳奕釗攝)

全自動高空探測系統啟用後,可自動將氣球充氣及發放。

全自動高空探測系統啟用後,可自動將氣球充氣及發放。

香港高空氣象觀測站成為全球首個獲世界氣象組織認可的百年高空觀測站。

香港高空氣象觀測站成為全球首個獲世界氣象組織認可的百年高空觀測站。

天文台的高空氣象觀測始於1921年,當時職員於尖沙咀總部用人手施放測風氣球,再操作經緯儀記錄氣球的方位和仰角,計算出高空的風速和風向;1949年裝置了首套無線電探空系統,並在氣球掛上無線電探空儀,在上升過程可測量到的高空氣溫、濕度及氣壓數據後,再送回地面站。其後因尖沙咀總部周圍的建築物漸多,於1951年在京士柏的小山設京士柏氣象站,並於04年裝設了當時東南亞首台全自動高空探測系統,自動化將氣球充氣及發放。

天文台科學主任林學賢指,現時每日按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凌晨和中午12時、即在香港早晚8時各放一次氣球,氣球用氦氣充氣後就會放上離地平線約30公里的半空,每2秒會將數據傳回天文台的電腦進行分析,全程約兩個多小時。至於「風再起時」的打風日子,林透露會加密「收風」次數,如3號風球懸掛時在下午2時多放一次;8號風球則每6小時放一次,藉此收集更多風速、風向等數據,作出相應最新預測。

除以氣球收集數據外,京士柏氣象站自2000年起成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的臭氧監測站,相關數據送交世界臭氧及紫外線數據中心存檔,供其他機構和學者研究。2020年成為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參考高空網絡候選成員,為氣象界提供高空大氣水氣含量數據。

國際肯定|香港高空氣象觀測站屹立百年 每日「收風」兩次做預測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