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提出參加者與政府要共同付費,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7日)接受電台訪問表示,經濟有困難的基層市民,例如領取綜援的人士,如果願意與政府共付醫療費用,都可以參加計劃,他們亦可在政府高度補貼的情況下,選用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服務,管控慢性疾病;但詳細安排仍有待與醫管局商討,需進一步釐清醫管局在基層醫療發展中的定位。
李夏茵說,正如大腸篩查等其他項目,即使病人有經濟困難,政府都不會豁免篩查或治療費用,理念是希望市民成為自己的「第一健康負責人」,患病的話應及早求醫,盡量減慢病情惡化的速度。她又指,慢病共治先導計劃暫定為期3年,當局會進行中期檢討,研究應否進一步擴展計劃,並檢討推行模式。
西醫工會前會長:建議診金水平只足以覆蓋基本藥物成本
西醫工會前會長、家庭醫生楊超發則表示,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是好事,相信在醫患及政府共同合作下,可以及早發現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並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不過他關注,在治療階段,診金的建議收費水平是150元,連同政府資助的162元,只足以覆蓋處方基本藥物的成本。
楊超發解釋說,若醫生為參與計劃的病人,處方醫管局名冊內的藥物,兩個月藥費大約是100多元;而部份較新的藥物,每月藥費或高達500元。他建議當局,考慮在計劃的藥物名冊中,納入更多新藥,否則若舊藥不奏效,病人的糖尿或血壓水平始終未能控制至合理水平,醫生就可能要將個案轉介回公立醫院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