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集團旗下的免費報章《晴報》下月15日出版最後一份,《am730》創辦人施永青指這反映紙媒生態環境愈趨惡劣,認為海外規定社交網站與新聞媒體分享利潤或是出路。有學者認為,科技進步使傳媒領導民意的角色式微,形容停刊決定無可奈何。
施永青表示,《晴報》停刊反映印刷傳媒生態環境愈來愈惡劣,由以往可靠報章廣告生存,至現在大部分廣告被不同平台瓜分,「普通或傳統印刷傳媒討價還價能力就相當薄弱,冇辦法獨立生存。」
有海外地區立法規定社交網站龍頭與新聞媒體分享利潤,施永青認為這可算是傳統媒體繼續生存的方向,「作為內容提供者如果成本都收唔返,失下一間又一間,就再冇人提供內容,整死晒啲內容提供者對佢都冇好處」,惟承認相關機制做法較複雜。他續說,媒體推行訂閱制也是一個方向,「但生存到嘅就少好多。」
梁麗娟:市民不再關心新聞
一直有研究傳媒歷史的梁麗娟向本報稱,除政治空間收窄和經濟轉差令廣告收益大跌外,科技進步亦使傳媒領導民意角色式微,「依家偶爾有一單,但以往傳媒日日都有好多議題。」她形容,《晴報》和《U Magazine》停刊無可奈何,「年輕人一定係睇個App,老人家有老花,報紙好難睇,佢地都習慣用電話拉大啲字嚟睇。」
梁麗娟又說,市民不再關心新聞、閱讀習慣改變,「好多人覺得唔睇新聞冇問題,知道嘅新聞僅限於身邊人分享新聞。」施永青則不同意,認為大眾都要透過閱讀新聞,了解世界正發生甚麼事,不認為是一個關鍵問題,又說印刷傳媒遇到的困難是全球性,非香港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