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釗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494176587_Xq.jpg?itok=3h8KADa0×tamp=1739456277)
(陳奕釗攝)
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BCA)日前展開,約500間小學已完成中文視聽評估及中英文會話。有家長團體出席《城市論壇》時表示,若BCA不記校名,家長會接受;教育局長吳克儉則稱,若學校不記名應考,將難以達致回饋目的。
家長聯盟召集人何美儀昨表示,是次BCA評估的題目較貼近學生水平,但重申家長反對BCA非因題目深淺,而是評估帶來的操練問題。她續稱,若BCA不記校名,家長會接受。
吳克儉指,約500間小學已完成中文視聽評估及中英文會話,各方持份者均認為評估的水平、命題及內容合適,可達到測試基本能力的做法。
他續稱,學生不記名考BCA,不存在操練或個人比併效果;惟BCA要為學校的教與學過程提供回饋,若學校不記名應考,欠缺以學校為單位的資料,將不能達到目的。他指,今年全港學校均有機會參與BCA,呼籲大家先了解計劃整體運作,分析經驗後再決定BCA的未來路向。
教授指BCA壓力較低
檢討TSA委員會委員、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評估可讓學校知道要改進的地方,又謂香港學校的BCA壓力,已較其他國家的同類考核低。鳳溪創新小學校監馬紹良稱,最理想是評估過程不涉操練,但認為學生應面對適當壓力,否則會「經不起風浪」。
另外,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透露,政務司長張建宗答應於本月15日與議員會面,討論有關TSA和BCA的問題。他認為,當局應持開放態度,考慮有關系統評估的可能性,包括學校及學生抽樣,以及評核範圍等。